不妨公退尚清虚,创得幽斋兴有馀。
要引好风清户牖,旋栽新竹满庭除。
倾壶待客花开后,煮茗留僧月上初。
更有野情堪爱处,石床苔藓似匡庐。
公务之余不妨退隐清虚之地,建起这幽静的斋室更觉兴致盎然。 想要引来清风拂过门窗,便在庭院里种满新竹。 花开之后倾壶斟酒待客,月升之初煮茶留僧共话。 更有野趣令人喜爱之处,石床上生满苔藓,恍若置身匡庐仙境。
这首诗以细腻笔触描绘了唐代文人的理想生活图景。首句"不妨公退尚清虚"揭示全诗主旨——在公务与隐逸间寻求平衡。诗人通过四个层次展开描写:先写建斋的兴致,再写布置环境的雅趣,继而写交友的闲适,最后以野趣作结。艺术上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幽斋的细节(新竹、石床)联想到匡庐胜境。语言清新自然,对仗工整而不失灵动,如"要引好风"对"旋栽新竹","倾壶待客"对"煮茗留僧",体现了唐代近体诗的精湛技艺。全诗通过对物质环境的描写,表达了精神追求,展现了唐代士大夫"身居庙堂,心在江湖"的生活理想。
全诗以"清虚"为基调,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隐逸之乐。首联点明"公退"建斋的雅兴;颔联以"新竹""清风"营造幽静氛围;颈联写待客留僧的闲适生活;尾联以石床苔藓比拟匡庐,将野趣推向高潮。诗中"要引""旋栽""倾壶""煮茗"等动词的运用,使画面充满动态美感,而"清户牖""满庭除""花开后""月上初"等意象组合,则构成一幅清雅脱俗的隐逸图卷。
此诗作于唐代,诗人李中在友人郭判官的幽斋题壁。唐代士大夫阶层盛行隐逸文化,即使身居官职,也常追求精神上的超脱。诗中通过描绘幽斋的清雅环境和闲适生活,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野趣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