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蛮黄鸟不堪听,触目离愁怕酒醒。
云散碧山当晚槛,雨催青藓匝春庭。
寻芳懒向桃花坞,垂钓空思杜若汀。
昼梦不成吟有兴,挥毫书在枕边屏。
黄莺的啼鸣令人不忍细听,眼前景色触动了离愁,唯恐酒醒后愁绪更浓。乌云散去后碧绿的远山仿佛近在栏杆外,春雨催促着青苔爬满了春天的庭院。懒得去桃花坞寻觅春色,空自垂钓时思念着杜若飘香的沙洲。白日里无法入梦却激发了诗兴,挥毫将诗句写在枕边的屏风上。
1. 酬和诗:唐代文人交往中常见的诗歌形式,通过诗意呼应表达情感。
2. 意象运用:诗中的“黄鸟”“青藓”等意象是唐诗中常见的春景与愁绪载体。
3. 对仗工整:颈联“寻芳懒向桃花坞,垂钓空思杜若汀”体现律诗严格的格律要求。
4. 杜若典故:源自《楚辞》,象征君子德行或离别之情。
此诗通过春日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听觉(“黄鸟不堪听”)与视觉(“云散碧山”)的双重感受引出离愁。诗中“懒向”“空思”等动作描写,暗含对现实无奈的逃避。尾联的“昼梦”与“挥毫”形成反差,凸显诗人借诗酒自遣的复杂心境。全诗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在明丽的春景中反衬出深沉的孤寂,体现了李中诗歌清丽深婉的风格。
全诗以春日景物为背景,通过“黄鸟”“碧山”“青藓”等意象勾勒出浓重的春意,却以“离愁”“懒向”“空思”等词层层递进地渲染出诗人的孤寂与无奈。颈联对仗工整,“寻芳懒向桃花坞”与“垂钓空思杜若汀”形成虚实对照,突出心理矛盾。尾联“昼梦不成”与“挥毫书屏”的转折,巧妙展现诗人试图以诗作排解愁绪的挣扎,整体意境空灵哀婉,语言凝练含蓄。
本诗是唐代诗人李中酬和友人夏侯秀才的作品。唐代文人常通过诗歌酬和表达情感,此诗创作于春日,诗人通过描写春日景物与内心愁绪,反映了羁旅漂泊或仕途失意中的孤寂心境,展现了唐代文人借景抒怀的创作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