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己未岁冬捧宣头离下蔡
己未岁冬捧宣头离下蔡
李中 〔唐朝〕
诏下如春煦,巢南志不违。
空将感恩泪,滴尽冒寒衣。
覆载元容善,形骸果得归。
无心惭季路,负米觐亲闱。
感恩
古诗译文
皇帝的诏书下达如同春日的暖阳,我南归探亲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不曾违背初衷。空自流下感恩的泪水,浸湿了冒着严寒所穿的衣服。天地自然包容善良之人,我的身体果然得以平安归来。我心中并无愧疚,只是惭愧自己比不上季路,只能以微薄之力奉养双亲。
展开
知识点
李中,唐末五代诗人,字鼎臣,江西九江人,南唐进士,曾任清源县尉等职,有《碧云集》传世。其诗多写隐逸生活与羁旅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越鸟南巢”出自《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比喻不忘本、思念故乡。 “负米养亲”是古代二十四孝之一,讲述子路家贫时为父母背米的故事,后成为孝亲的典范。 唐代官员有“省亲假”制度,但因路途遥远、战乱等因素,归家不易,故此类题材常见于唐诗。 “宣头”为唐代诏令文书的一种,由枢密院或中书省发出,多用于紧急或重要事务。
展开
古诗注解
己未岁冬:
指己未年的冬天,为诗作时间。
捧宣头:
指接到朝廷的诏令或任命文书。
下蔡:
古地名,春秋时属楚国,后为蔡国迁都之地,此处代指诗人当时任职或出发之地。
诏下如春煦:
比喻皇帝的诏令如同春天的阳光般温暖人心。
巢南志:
典出“越鸟南巢”,比喻思念故土、眷恋家园之情,此处指归家省亲的愿望。
冒寒衣:
冒着严寒所穿的衣服,表明旅途艰辛。
覆载元容善:
“覆载”指天地,“元容善”意为本就容纳善良之人,表达对天地或君恩的感激。
形骸果得归:
身体果然得以归家,强调归乡的欣慰与不易。
季路:
即子路,孔子弟子,以孝闻名,曾“负米养亲”。
负米觐亲闱:
“负米”指为父母背米,典出《孔子家语》,形容孝子不辞辛劳奉养双亲;“亲闱”指父母所居之处,代指父母。
展开
讲解
这首诗的核心情感是“感恩”与“孝亲”。诗人李中在长期外任后,终于等到归家的诏令,心情极为复杂。他首先感激君恩,将诏书比作春日暖阳,可见其忠君思想。同时,泪水浸透寒衣,既因激动,也因归途艰辛,情感真实动人。诗中“巢南志”用典巧妙,表达思乡之切;而结尾借用子路负米的典故,则升华了主题——归家不仅是为了团聚,更是为了尽孝。这种将忠、孝、感恩融为一体的表达,体现了儒家思想对士人精神的深刻影响。全诗虽短,但结构严谨,情感层层递进,是唐末抒情诗中的佳作。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通过比喻、用典等手法,层层递进地表达了诗人接到归家诏令后的激动与感恩。首句以“春煦”喻“诏下”,形象地写出君恩的温暖与希望。次句写“感恩泪”滴透“冒寒衣”,以细节刻画内心的激动与旅途的艰辛。第三联从天地之德与自身归途落笔,表达对命运眷顾的感念。尾联用“季路负米”的典故,既表达孝亲之志,又暗含自谦之意,凸显诗人重孝道、知感恩的品格。全诗融忠君、思亲、感恩、自省于一体,展现了传统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李中在己未年冬天接到朝廷允许其离开任职地(下蔡)的诏令,得以南归探亲。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官员外任往往难以归家省亲。诗人长期在外为官,思亲心切,此次能奉诏返乡,心情激动,遂作此诗以抒发久盼成真、感恩戴德、思亲尽孝的复杂情感。
展开
作者信息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
古诗数量:
295
名句数量:
1054
作者其他古诗
1
渔父二首
1万阅读
2
暮春怀故人
1万阅读
3
春苔
1万阅读
4
魏夫人坛
1万阅读
5
献乔侍郎
1万阅读
6
喜春雨有寄
1万阅读
7
春日作
1万阅读
8
思旧游有感
1万阅读
9
钟陵禁烟寄从弟
1万阅读
10
腊中作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