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访澄上人
访澄上人
李中 〔唐朝〕
寻师来静境,神骨觉清凉。
一饷逢秋雨,相留坐竹堂。
石渠堆败叶,莎砌咽寒螀。
话到南能旨,怡然万虑忘。
写雨
秋雨
古诗译文
为寻高僧来到这静谧之地,身心顿觉清爽凉快。
短暂相遇时正逢秋雨淅沥,我们相留共坐在竹堂之中。
石渠边堆积着枯败的落叶,莎草台阶下寒蝉低鸣。
谈到禅宗南能一派的深意,怡然自得间万般忧虑皆忘。
展开
知识点
1. 李中: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存诗不多,风格清新淡雅。 2. 禅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3. 惠能:禅宗六祖,主张“顿悟”说,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 4. 寒螀:秋蝉,古诗词中常用来象征秋意或悲凉之情。 5. 竹堂:用竹子建造的厅堂,多指清幽的居所或僧舍。
展开
古诗注解
澄上人
:唐代高僧,具体生平不详,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
神骨
:精神和身体。
一饷
:片刻,一会儿。
寒螀(jiāng)
:寒蝉,秋蝉。
南能
:指禅宗六祖惠能,因在南方弘法,故称南能。
旨
:深意,要旨。
展开
讲解
这首诗通过描绘寻访高僧的过程,展现了诗人对禅理的领悟和心灵的净化。首联“寻师来静境,神骨觉清凉”开门见山,点明寻僧之事和环境的清幽。颔联“一饷逢秋雨,相留坐竹堂”以秋雨和竹堂为背景,营造出宁静淡雅的氛围。颈联“石渠堆败叶,莎砌咽寒螀”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秋日的萧瑟和禅院的寂寥。尾联“话到南能旨,怡然万虑忘”是全诗的高潮,写诗人因聆听禅理而豁然开朗,万虑皆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心灵超脱的精神境界。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寻僧访道为题材,展现了诗人与高僧澄上人的一次禅意对话。首联写诗人寻访高僧,来到静谧之境,身心顿觉清凉,为全诗奠定清幽基调。颔联写相逢时的秋雨和共坐竹堂的情景,渲染出宁静淡远的氛围。颈联通过“败叶”“寒螀”等意象,进一步烘托秋日的萧瑟与禅院的幽寂。尾联点明主旨,写诗人聆听南能禅旨,心灵得到解脱,万虑皆忘。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心灵超脱的精神境界。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诗人李中拜访高僧澄上人时所作。唐代佛教兴盛,文人雅士常与僧人交往,探讨佛理禅意。诗人寻访澄上人,在静谧的寺院中感受清凉,逢秋雨而坐竹堂,聆听高僧讲解禅宗深意,心灵得到净化,万虑皆忘,遂写下此诗以记之。
展开
作者信息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
古诗数量:
295
名句数量:
1054
作者其他古诗
1
渔父二首
1万阅读
2
暮春怀故人
1万阅读
3
春苔
1万阅读
4
魏夫人坛
1万阅读
5
献乔侍郎
1万阅读
6
喜春雨有寄
1万阅读
7
春日作
1万阅读
8
思旧游有感
1万阅读
9
钟陵禁烟寄从弟
1万阅读
10
腊中作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