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贻毗陵正勤禅院奉长老
贻毗陵正勤禅院奉长老
李中 〔唐朝〕
随缘驻瓶锡,心已悟无生。
默坐烟霞散,闲观水月明。
竹深风倍冷,堂迥磬偏清。
愿作传灯者,忘言学净名。
写风
写水
古诗译文
随缘驻留锡杖,内心已悟得无生之理。
静默打坐,烟霞渐渐消散;闲适观览,水中月色分外明澈。
竹林深处,风声更显清冷;禅堂幽远,磬声尤为清亮。
愿成为传续佛法心灯之人,忘却言语,修习净名之道。
展开
知识点
1. 佛教"无生观":源于《般若经》,谓诸法本无生灭,是佛教核心教义之一 2. 维摩诘形象:出自《维摩诘经》,展现居士即俗证真的修行方式 3. 禅宗法器:锡杖为比丘十八物之一,磬为集合众僧的响器 4. 传灯传统:源自《景德传灯录》,象征佛法传承不绝 5. 唐代诗禅关系:王维、白居易等皆有名篇反映诗禅交融现象
展开
古诗注解
驻瓶锡
:指僧人停留驻锡,瓶、锡为僧人随身携带的饮器与锡杖。
无生
:佛教术语,指诸法无生灭的真实相。
传灯者
:比喻传承佛法,灯喻佛法智慧光明。
净名
:即维摩诘居士,代表大乘佛教在家修行典范。
磬
:寺院中诵经时敲击的法器。
展开
讲解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其一,以"驻-悟-坐-观-感-愿"为脉络,展现由外至内的禅悟过程;其二,运用多感官描写(视觉的月、听觉的磬、触觉的风),强化禅院清幽意境;其三,末句"忘言"暗合庄子"得意忘言"与禅宗"不立文字"的双重哲学意味。诗中"水月"意象尤值玩味,既实写夜景,又暗喻《金刚经》"如梦幻泡影"的般若空观。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随缘"开篇,奠定超脱基调。中二联通过"烟霞散""水月明""竹深风冷""堂迥磬清"的意象叠加,构建出空灵澄澈的禅境。尾联直抒胸臆,"传灯""净名"二典的运用,既显佛学修养,又深化了求法向道之志。对仗工整中见自然,语言清雅不失深意。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诗人李中赠予毗陵(今江苏常州)正勤禅院奉长老之作。晚唐时期禅宗兴盛,士大夫与僧侣交往密切。诗中既表现对长老修行境界的赞叹,也寄托了诗人向往禅悟的心境,反映了当时文人参禅的风尚。
展开
作者信息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
古诗数量:
295
名句数量:
1054
作者其他古诗
1
渔父二首
1万阅读
2
暮春怀故人
1万阅读
3
春苔
1万阅读
4
魏夫人坛
1万阅读
5
献乔侍郎
1万阅读
6
喜春雨有寄
1万阅读
7
春日作
1万阅读
8
钟陵禁烟寄从弟
1万阅读
9
思旧游有感
1万阅读
10
腊中作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