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泊巴东古县前,宦情乡思两绵绵。
不堪蜡炬烧残泪,雨打船窗半夜天。
偶然停泊在巴东古县城前,做官的思绪与思乡之情交织绵延。不忍看那蜡烛烧尽残留的泪痕,夜半时分雨点敲打着船窗,天色阴沉无边。
本诗解读需注意三个层次:一是地理空间的转换(宦游地点与故乡的距离),二是时间流逝的暗示(从日暮到夜半),三是物象的隐喻意义(蜡泪、雨声)。诗人通过"偶泊"的偶然性与"绵绵"的持续性对比,展现仕途中的身不由己。末句以景结情,雨声的听觉描写更添惆怅,体现唐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追求。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羁旅场景,前两句直抒胸臆,"宦情乡思"点明矛盾心境;后两句转为意象抒情,"蜡泪""雨窗"构成凄清画面,将无形愁绪具象化。时空上从"泊船"到"半夜"的推移,强化了孤独感,体现唐诗"情景交融"的典型特征。
此诗作于王周宦游途中。唐代官员常需异地任职,诗人夜泊巴东时,面对荒凉古县、夜雨孤舟,触发了对仕途疲惫与故乡的深切思念,遂以诗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