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岭头梅欲发,南陵陂上雪初飞。
苦无酒解愁成阵,又附兰桡向秭归。
大石岭头的梅花即将绽放,南陵陂上的雪花刚刚飘飞。 苦于没有酒来消解这愁绪成阵,只得再次登上小船驶向秭归。
本诗艺术特色体现在:首联运用空间对仗(大石岭-南陵陂)和时间捕捉(欲发-初飞),精准刻画早春特征。颈联"愁成阵"以战阵喻愁绪,新颖生动。尾句"附兰桡"的"附"字,暗含身不由己的被动感。全诗通过视觉(梅雪)、触觉(寒冷)、心理(愁绪)的多维度描写,构建出完整的意境体系。
前两句以"梅欲发""雪初飞"的早春意象形成冷暖对比,既写实景又暗喻愁绪萌发。后两句直抒胸臆,"苦无酒"凸显借酒消愁的无奈,"向秭归"则通过地理意象深化漂泊感。全诗语言简练,通过梅雪、酒、舟等典型意象,构建出含蓄深沉的羁旅画面。
此诗作于王周途经施南路(今湖北西部)时。诗人目睹早春梅雪交织之景,触发了羁旅愁思。唐代士人常因宦游漂泊,诗中"向秭归"或暗含对屈原的追思,反映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