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非是远,风雨遣情多。
——皎然愿欲披云见,难堪候晓过。
——李纵夜长同岁月,地近极山河。
——郑说戒相初传授,文章旧切磋。
——王遘时称洛下咏,人许郢中歌。
——崔子向惆怅徒延首,其如一水何。
相思之情并非因距离遥远,而是风雨更添愁绪。 ——皎然 渴望拨开云雾相见,却难耐等待天明。 ——李纵 长夜如同岁月漫长,此地虽近却似山河遥远。 ——郑说 初次传授戒律,旧日文章曾切磋。 ——王遘 时人称赞洛下诗咏,众人认可郢中歌谣。 ——崔子向 徒然惆怅地翘首以盼,奈何一水之隔难相见。
这首诗展现了唐代文人雅集的特点。首句“相思非是远”点明主题,强调情感的真挚。随后各联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开:有对相见的渴望,有时空的感慨,有对往昔交往的回忆,最后以“一水何”的感叹作结。诗中运用了“风雨”“云”“晓”“山河”等意象,营造出深沉的情感氛围。联句的形式既体现了文人间的默契,也展示了各自的诗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唐代联句诗中的佳作。
这首诗以联句形式写成,语言凝练,情感真挚。首联由皎然所作,点明相思之情不因距离而生,风雨更添愁绪。李纵的联句以“披云见”表达渴望相见之情,郑说则以“夜长同岁月”烘托时间漫长之感。王遘和崔子向的联句转向对往昔文事交往的回忆,最后以“一水何”收束全诗,含蓄深沉。全诗情景交融,展现了唐代文人深厚的友谊和高雅的文学修养。
此诗为唐代诗僧皎然与友人李纵、郑说、王遘、崔子向在建安寺夜会时所作。当时正值风雨之夜,众人因思念未能到场的友人皇甫曾,遂以联句形式抒发怀人之情。诗中既表达了相思之苦,也展现了文人雅士以诗会友的风雅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