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九月十日
九月十日
皎然 〔唐朝〕
爱杀柴桑隐,名溪近讼庭。
扫沙开野步,摇舸出闲汀。
宿简邀诗伴,馀花在酒瓶。
悠然南望意,自有岘山情。
写花
写山
写酒
古诗译文
我非常喜爱柴桑的隐居生活,有名的溪流靠近纷扰的法庭。清理沙地开始野外散步,摇动小船从宁静的岸边出发。简朴的住宿邀请诗友相伴,剩余的花朵放入酒瓶。悠闲地向南望,心中自然有对岘山的深情。
展开
知识点
作者:皎然,唐朝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以禅诗著称,作品多表达超脱和自然之情。 诗题:《九月十日》,写于农历九月十日,可能指秋日时节,主题围绕隐居闲情。 主题:表达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悠闲自得的心境,反映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精神。 风格:语言简练,意象清新,融合禅意与诗意,典型唐代山水田园诗风。 历史背景:唐代佛教兴盛,诗僧文化流行,皎然作品常受陶渊明、王维等影响。
展开
古诗注解
柴桑
: 地名,指代隐居之地,源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隐居处,象征超脱世俗的生活。
讼庭
: 官府法庭,代表世俗纷扰和公务繁忙,与隐居生活形成对比。
扫沙
: 清理沙地,表示准备散步或闲适活动的开始,体现悠闲心境。
摇舸
: 摇动小船,象征出游和享受自然,表达自由自在的情感。
宿简
: 简朴的住宿,指代隐居生活的朴素和宁静,强调超脱物欲。
馀花
: 剩余的花朵,可能指闲情逸致或将自然之物融入生活,如放入酒中增添情趣。
岘山
: 山名,常象征思乡或隐居之情,这里表达作者对理想之地的深情和向往。
展开
讲解
这首诗整体通过描绘日常隐居活动,如散步、划船、饮酒和望远,表达了作者对简朴自然生活的深切喜爱。首句“爱杀柴桑隐”直接点明主题,强调对隐居地的情感;后续诗句通过动作和场景细节,如“扫沙”、“摇舸”,生动展现闲适生活。诗中“名溪近讼庭”巧妙对比自然与世俗,突出超脱心境。最后“悠然南望意”以悠闲姿态收尾,呼应“岘山情”,暗示对理想或故乡的思念。讲解中需注意,皎然作为诗僧,融禅意入诗,使作品不仅写景,更蕴含哲理,引导读者反思生活本质。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描绘了隐居生活的惬意和悠闲。通过“扫沙开野步”、“摇舸出闲汀”等动作细节,展现了作者与自然融合的超脱心境。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如“名溪近讼庭”,突出自然之美与世俗纷扰的差异。整体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体现了皎然作为诗僧的深邃情感和艺术魅力,让读者感受到秋日闲情的宁静与美好。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由唐朝诗僧皎然创作于九月十日, likely在秋高气爽的季节。皎然作为禅僧诗人,常通过诗歌表达超脱尘世、追求自然的心境。诗中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可能受陶渊明等前人影响,结合自身修行体验,描绘闲适自得的日常,展现了唐代文人避世求静的风尚。
展开
作者信息
皎然,唐代诗僧。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吴兴(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
古诗数量:
567
名句数量:
2077
作者其他古诗
1
寻陆鸿渐不遇
1.1万阅读
2
寻陆鸿渐不遇
1.1万阅读
3
送灵澈
1.1万阅读
4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1万阅读
5
禅诗
1万阅读
6
与潘述集汤衡宅怀李司直纵联句
1万阅读
7
浣纱女
1万阅读
8
湖南兰若示大乘诸公
1万阅读
9
山月行
1万阅读
10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