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长生梦,无心解伤别。
千里万里心,只似眼前月。
我渴望长生的梦境,无心去化解离别的忧伤。纵然相隔千里万里,心意如同眼前这轮明月般清晰可见。
此诗可从三个层面解读: 语言层:运用对比手法(“千里万里”与“眼前”)强化情感张力; 文化层:反映唐代僧人“在世出世”的生活状态,离别诗突破宗教界限; 哲学层:明月意象既象征佛法永恒,又暗喻友情澄澈,体现“万法归一”的禅理。教学中可结合王维《山中送别》对比僧俗送别诗的异同。
诗歌以简练语言构筑双重意境: 1. 超脱之思:开篇“长生梦”展现修行者的理想,淡化离别愁绪; 2. 人间至情:后两句将抽象的距离具象为“眼前月”,用永恒的自然意象升华情感,体现禅宗“即心即佛”的思想。全诗在矛盾中达成统一,形成空灵深远的艺术效果。
此诗为唐代诗僧皎然送别友人灵澈时所作。皎然作为佛教徒,诗中融合了禅意与世俗情感,既表达了对修行的追求,又暗含对友情的珍视。唐代僧人间交往密切,此类送别诗常体现“世外”与“人间”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