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得青溪样,宜于紫府观。
——皎然日明烟霭薄,风落水容宽。
——崔万画野高低接,商工井邑攒。
——潘述疏川因稼穑,出使问艰难。
画中的青溪景致,最适合在道观中静静观赏。 ——皎然 阳光明媚,薄雾轻笼;微风吹过,水面显得格外宽阔。 ——崔万 画中田野高低错落,与城镇市井相连。 ——潘述 疏浚河流为了农耕,出使远方体察民情艰难。
本诗需注意三点:一是联句的协作性,三人诗句内容衔接自然;二是"画中景-实景-画外意"的层次递进,由艺术审美上升到社会思考;三是道教词汇"紫府"的运用,暗示诗人方外之人的身份。赏析时可结合唐代文人雅集、题画诗发展史及皎然的僧人背景进行解读。
全诗以联句形式呈现,三人各赋两句,围绕《青溪图》展开描写。皎然开篇点明画作内容与观赏环境,崔万以光影、风物刻画溪景的灵动,潘述则转向人文视角,写田野与市井的衔接,末句升华主题,由画及实,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诗句简练,意境由虚入实,体现唐代山水诗与题画诗的融合。
此诗为唐代诗僧皎然与友人崔万、潘述在道观中观赏《青溪图》时的联句作品。三人分别题咏画中景致,展现了唐代文人雅集吟咏的风气,同时通过画作抒发了对自然与民生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