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猛虎叫岩雪,林下无人空有月。
千年像教今不闻,焚香独为鬼神说。
天寒地冻,猛虎在覆雪的岩间咆哮;幽深林下空无一人,唯有孤月高悬。 千年佛像与教义如今已无人传颂,我独燃香火,只为向鬼神诉说心声。
此诗艺术特色有三:其一,空间构图极具层次,由岩雪(远景)到林月(中景)再到焚香(近景),形成电影镜头般的推移效果;其二,双线结构,明写寺景荒寒,暗抒佛法衰微,物我交融;其三,反常合道,以虎啸破静、对鬼说禅等矛盾写法,深化孤独主题。作为僧诗,既保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含蓄,又突破"禅语入诗"的窠臼,堪称唐禅诗代表作。
全诗以"天寒"起笔,通过猛虎、雪岩、空林、孤月等意象层层递进,构建出极具张力的空寂之境。后两句转入议论,"千年"与"今"的时间对比,"不闻"与"独为"的行为反差,深刻揭示宗教式微与精神孤独。诗中"虎叫""鬼神"等语既写实又象征,体现僧人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
此诗作于灵澈游历庐山东林寺时。中唐时期佛教虽盛,但禅宗兴起导致传统经像崇拜式微。诗人夜宿古寺,见香火冷落,结合自身漂泊境遇,借虎啸月孤之景抒发对佛法变迁与人生孤寂的双重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