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苔迎五马,莳药过申钟。
鹤共林僧见,云随野客逢。
入楼山隔水,滴旆露垂松。
日暮题诗去,空知雅调重。
清扫青苔迎接贵客,栽种药草不觉已过申时。 白鹤与林中僧侣一同出现,云朵随着山野旅人偶遇。 登上小楼远望,山峦隔水相映,旌旗上的露珠垂挂在松枝。 日暮时分题诗离去,方知友人高雅的诗风令人敬重。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 1. 时空转换自然:从迎客(空间)到莳药(时间),再到日暮(时间收束),形成闭环结构 2. 视听通感运用:"滴旆露垂松"将视觉的露珠与听觉的滴落感结合 3. 双重身份表达:作为诗僧,既写"林僧"超脱,又赞"雅调"文采,体现僧俗双重审美 诗中"过申钟"与"日暮"的时间暗示,巧妙交代了友人整日的山林雅集,末句"空知"的谦逊笔法,更显唐代文人酬唱的雅士风范。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隐士生活图景: 首联"扫苔迎客"显殷勤,"莳药忘时"见闲适; 颔联"鹤僧""云客"的意象组合,构建空灵意境; 颈联"山隔水""露垂松"的工笔描写,展现细腻观察; 尾联"雅调重"既赞友人诗风,又暗含自身追求。 诗中"苔""药""鹤""松"等意象群,共同构成唐代隐逸诗的典型审美范式。
此诗为唐代诗僧无可酬答友人姚合(曾任员外郎)拜访山林隐居处所作。姚合是"武功体"诗派代表,与贾岛齐名。诗中既表现隐逸生活的闲适,又暗含对友人诗才的推崇,反映中唐时期文人雅士的山林交游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