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白方为县,徒知大父雄。
山春南去棹,楚夜北飞鸿。
叠嶂和云灭,孤城与岭通。
谁知持惠化,一境动清风。
白发苍苍时才当上县令,方知祖父的雄才伟略。 春日山间乘船南去,楚地夜晚北飞鸿雁。 层叠山峦与云一同隐没,孤城与山岭相连。 谁能知晓他施行仁政的教化,让整个境内清风拂动。
本诗以送别为线索,通过四联层层递进:首联叙事中暗含对比(裴宰晚年为县与祖父英名);颔联以动态景物暗示行程;颈联转为静态山水,烘托赴任之地的险远;尾联直接颂扬,点明“惠化”主旨。诗人巧妙运用空间意象(山、城、鸿雁)和时间意象(垂白、夜),将个人际遇与自然景观融合,最终落脚于政治理想,体现了唐代士人“修身治国”的儒家情怀。
诗中前两句点明裴宰的家世与迟暮为官的境遇,暗含对其祖父功业的追慕。三四句以“南去棹”“北飞鸿”勾勒出行程与时空的辽阔感。五六句写景壮阔,“叠嶂”“孤城”凸显山势险峻与地域偏远。末二句赞颂裴宰的治政才能,以“清风”喻其清廉德政,升华主题。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融合家国情怀与山水之美。
此诗为唐代诗僧无可送别友人裴宰(将军裴旻之孙)赴任宜春县令时所作。裴旻是唐代著名将领,其孙裴宰继承家声,晚年出任县令,诗人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赞誉裴氏家风,表达对友人的勉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