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关鸟罢啼,归庆浙烟西。
郡守招延重,乡人慕仰齐。
橘青逃暑寺,茶长隔湖溪。
乘暇知高眺,微应辨会稽。
春闱的鸟儿停止啼鸣,你高中及第荣归浙西的烟水之乡。 郡守隆重设宴相邀,乡亲们无不仰慕钦羡。 青橘掩映着避暑的寺庙,茶树绵延至湖溪对岸。 闲暇时登高远眺,隐约可辨会稽山的轮廓。
本诗讲解要点: 1. 首联"罢啼"二字双关,既指考试结束,又喻友人蟾宫折桂的喜悦 2. "橘青""茶长"选用湖州特产意象,既写实又含《楚辞》"橘颂"的比德传统 3. 尾联"微应"体现僧人特有的含蓄表达,暗含佛法"即色即空"的哲理 4. 全诗平仄合律,中二联对仗工整,"溪""稽"押平声齐韵,音韵悠扬 5. 作为方外之人,诗人通过"寺""眺"等字眼保持超然视角,使赠诗不失身份
全诗以"春闱"开篇点明及第主题,后三联分写归乡盛况与故乡风物: 颔联用"招延重""慕仰齐"展现官民同庆的热烈; 颈联以"青橘""茶树"勾勒湖州特有的江南景致,暗喻友人品性高洁; 尾联"辨会稽"既实写远眺之景,又暗含对友人未来建功立业的期许。 语言清丽,结构严谨,将科举文化、地方风情与禅意自然融合。
此诗作于唐代,僧人无可为祝贺友人邵锡进士及第归乡而作。唐代科举及第是士人重大荣耀,诗人通过描绘浙西风光和乡人庆贺场景,表达对友人才学的赞赏与归乡的欣羡之情,侧面反映唐代科举文化和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