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弟直霜台,家山羡独回。
出门时返顾,何日更西来。
柳亦临关发,花应到越开。
渔舟谁伴上,依旧恣沿洄。
我亲爱的弟弟在御史台任职,我羡慕他能独自回到家乡龙山。 出门时他频频回头张望,不知何时才能再西来相聚。 杨柳已临关隘发芽,春花也该在越地盛开。 他的渔舟将有谁陪伴?想必依旧会随波自由漂荡。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情感,"返顾"二字生动刻画了离别时的不舍;其次,运用典型意象营造意境,柳、花、渔舟等意象共同构建了春日送别的画面;最后,语言简洁含蓄,如"何日更西来"的疑问,含蓄表达了难再相聚的惆怅。从思想内容看,诗歌反映了唐代士人在仕宦与归隐之间的矛盾心理,既有对亲友仕途的认可,又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日送别的画面。首联点明送别对象和去向,颔联通过"返顾"的细节表现依依惜别之情。颈联以柳发花开的春景暗示时光流转,尾联则通过渔舟意象寄托了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自然融合,体现了唐代送别诗的特点。
此诗作于唐代,作者无可是一位僧人诗人。诗中描写的"丽处士"可能是作者的弟弟或挚友,将要从任职的御史台返回故乡龙山。诗人通过描绘送别场景,表达了对亲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和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