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叹沉沦,孤高碣石人。
诗名从盖代,谪宦竟终身。
蜀集重编否,巴仪薄葬新。
青门临旧卷,欲见永无因。
整h3>
整日叹息命运沉沦,你如碣石般孤高卓然。 诗名曾冠绝当代,却因贬谪终老一生。 蜀地的文集可曾重新编纂?巴地的葬礼竟如此简薄。 青门外对着你的旧卷,再想相见已永无可能。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一是时空跳跃,"碣石"(北)、"蜀巴"(南)、"青门"(长安)的意象组合,浓缩了贾岛漂泊轨迹;二是虚实相生,前两联虚写才名,后两联实写身后事,形成张力;三是僧俗视角交融,既保持"薄葬"的佛家超脱,又流露"欲见"的世俗情感。诗中"竟终身"的"竟"字尤为警策,暗含对科举制度与政治倾轧的批判。
全诗以"沉沦"定调,通过"孤高碣石"的意象凸显贾岛人格与世俗的冲突。颔联"盖代"与"终身"形成强烈反差,揭示才命相悖的悲剧。颈联以"重编否""薄葬新"的设问与白描,痛陈身后萧条。尾联"青门旧卷"将追思具象化,"永无因"三字戛然而止,余韵苍凉。僧人作诗罕用激烈语,此篇却字字含悲,足见贾岛遭遇对唐代文人的震撼。
此诗为晚唐诗僧无可悼念族兄贾岛之作。贾岛一生困顿,晚年贬谪蜀地,死后葬仪简陋。无可作为方外之人,以诗追忆其文学成就与凄凉境遇,表达对文人命运的深刻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