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酬秦山人见寻
酬秦山人见寻
皎然 〔唐朝〕
左右香童不识君,担簦访我领鸥群。
山僧待客无俗物,唯有窗前片碧云。
写山
待客
写云
古诗译文
身边的香童不认识您是谁,您却背着斗笠来拜访我,领着鸥鸟成群。
山中的僧人待客没有世俗之物,只有窗前那一片碧绿的云彩。
展开
知识点
1. 皎然:中唐著名诗僧,谢灵运十世孙,著有《诗式》,主张诗歌应“自然天真”。 2. 担簦:古代雨具,竹制斗笠,常为隐士行装。《史记》载虞卿“蹑蹻担簦”说赵孝成王。 3. 鸥群典故:典出《列子·黄帝》,喻忘机之友,李白有“心与海鸥亲”句。 4. 禅宗美学:追求“空寂”“淡泊”,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与之异曲同工。
展开
古诗注解
香童
:指寺院中的小沙弥或侍童。
担簦(dān dēng)
:背着斗笠,形容远行来访。
鸥群
:象征隐逸之士的伴侣,暗指秦山人的高洁品格。
山僧
:皎然自称,表明自己隐居山中的身份。
片碧云
:窗前的一片青天白云,比喻清净无染的心境。
展开
讲解
本诗的核心在于“无俗物”三字。皎然以山僧身份自居,将“片碧云”作为待客之礼,实则表达了对物质世界的超越。前两句写秦山人不拘形迹的来访,暗含对其隐逸风骨的赞赏;后两句通过物质匮乏与精神富足的对比,揭示禅者“以心传心”的交流方式。全诗结构上采用“宾主对照”手法(香童不识主 vs 山人主动访;俗物无 vs 碧云有),语言看似平淡却蕴含深意,需结合唐代禅僧与文人的交往背景理解。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山居访客的闲适画面。前两句通过“香童不识”“担簦访我”的对比,突出秦山人的洒脱不羁;后两句以“无俗物”“片碧云”呼应,将禅意与自然融为一体。语言清新淡雅,意境空灵,展现了皎然作为诗僧的独特审美——以简朴之物寄托高远情怀,窗前的“碧云”既是实景,更是精神世界的象征。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是唐代诗僧皎然为酬答隐士秦山人(名不详)的拜访而作。皎然晚年隐居湖州杼山,与隐士、僧人交往密切。诗中通过描绘简朴的待客场景,反映了他超脱世俗、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也体现了禅宗“无物即真”的思想。
展开
作者信息
皎然,唐代诗僧。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吴兴(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
古诗数量:
567
名句数量:
2077
作者其他古诗
1
寻陆鸿渐不遇
1.1万阅读
2
寻陆鸿渐不遇
1.1万阅读
3
送灵澈
1.1万阅读
4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1万阅读
5
禅诗
1万阅读
6
与潘述集汤衡宅怀李司直纵联句
1万阅读
7
浣纱女
1万阅读
8
湖南兰若示大乘诸公
1万阅读
9
九月十日
1万阅读
10
山月行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