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当宵尽,裴回坐月前。
静依山堞近,凉入水扉偏。
久是栖林客,初逢佐幕贤。
爱君高野意,烹茗钓沦涟。
夏夜的暑气在夜晚消散,我在月光下徘徊踱步。 静静依偎在山墙边,凉意从水边的门扉悄然渗入。 长久以来我是山林中的隐士,今日初次遇见辅佐幕府的贤才。 我喜爱你高远的野趣,与你一同煮茶垂钓,看水面泛起涟漪。
本诗可从三个层面解读: 1. 景物层:以视觉(月)、触觉(凉)描写夏夜,动静结合。“暑气当宵尽”暗示时间推移,“凉入水扉偏”的“偏”字巧妙写出凉意的悄然。 2. 人物层:“栖林客”与“佐幕贤”的身份对比,反映唐代士人“隐”与“仕”的矛盾统一。 3. 情感层:“爱君高野意”直抒胸臆,末句以煮茶垂钓的雅事,象征超脱世俗的精神契合。全诗体现了皎然作为诗僧“外释内儒”的思想特质。
全诗以夏夜纳凉为背景,前四句通过“暑气”“月”“山堞”“水扉”等意象,勾勒出静谧清凉的意境。后四句转入人事,以“栖林客”与“佐幕贤”的对比,凸显诗人对隐逸与仕宦双重生活的包容态度。末句“烹茗钓沦涟”以雅致的活动收束,体现唐代文人追求精神超脱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理想。语言清丽,意境闲适,展现了皎然诗歌“清机逸响”的特色。
此诗为唐代诗僧皎然与友人卢判官在水堂夜宴时所作。皎然虽为僧人,却常与文人雅士交游,诗中既描绘了夏夜清凉的景色,又表达了对友人高洁志趣的赞赏,展现了唐代文人隐逸与仕宦交融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