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归思,爱别欲忘难。
白鹭沙洲晚,青龙水寺寒。
蕉花铺净地,桂子落空坛。
持此心为境,应堪月夜看。
为何心中总萦绕着归乡的思绪,这深挚的离别之情让我难以忘怀。 白鹭在黄昏的沙洲上飞翔,青龙水寺笼罩着寒意。 芭蕉花铺满了洁净的地面,桂花子飘落在空寂的坛台。 若能将这份心境化为一方净土,便可在月夜下静静品味。
本诗结构清晰:首联直抒离情,中二联用四组意象(白鹭、水寺、蕉花、桂子)构建禅意空间,尾联点明“以心为境”的修行主旨。语言简淡而意蕴深厚,如“桂子落空坛”既写实景,又暗喻佛法传播的寂寥。全诗不着佛语而禅机自现,展现了皎然作为诗僧的独特艺术造诣。
全诗以“归思”与“爱别”的矛盾开篇,情感真挚。中间两联通过“白鹭”“青龙寺”“蕉花”“桂子”等意象,勾勒出空寂寒静的禅境,画面清冷而富有层次。尾联“持此心为境”将离愁升华为禅悟,以月夜之景收束,意境悠远,体现了皎然诗风中“诗禅合一”的特色,在送别题材中独显超然。
此诗为唐代诗僧皎然送别弟子关小师返回金陵时所作。皎然作为禅门高僧,诗中融合了佛家超脱与文人深情,既表达对弟子远行的不舍,又通过自然景物的禅意描写,传递出对修行境界的期许,反映了唐代禅诗特有的空灵与含蓄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