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怨别情,江守上西城。
竹署寒流浅,琴窗宿雨晴。
治书招远意,知共楚狂行。
秋风萧瑟勾起离别的愁绪,江畔的守将登上西城。 竹制的官署旁寒水浅流,琴窗下夜雨初停天色放晴。 治书的邀请寄托远行之意,料想此行将与楚地狂士同行。
此诗结构精巧: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秋风-江守-竹署-琴窗"形成空间推移,由远及近;"怨别-寒流-宿雨"的冷色调与尾句"狂行"的洒脱形成张力。艺术手法上,"寒流浅"与"宿雨晴"对仗工稳,"治书"双关既指书信又暗含政治抱负,"楚狂"的用典不着痕迹,体现皎然"风流自然"的诗学主张。
全诗以"秋风"起兴,通过"竹署寒流""琴窗宿雨"的简净意象,营造出清冷孤高的意境。后两句用"治书招远意"暗喻仕途与隐逸的矛盾,尾句"楚狂行"以典故点明超脱尘世之志,展现了皎然作为诗僧的独特审美——在世俗宴饮中仍保持方外之人的疏淡气质。
此诗作于唐代宗时期,皎然与隐士秦山人同受袁使君邀约赴宴。诗中融合秋日饯别的萧瑟、官署的清寒与隐逸之志,反映了僧人与文人交游的风尚,以及中唐时期仕隐交织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