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洞庭路,摇荡暮天多。
衰疾见芳草,别离伤远波。
诗名推首荐,赋甲拟前科。
数日闻天府,山衣制芰荷。
春风拂过洞庭湖畔的道路,暮色中水波摇曳荡漾。 衰病之身忽见芳草萋萋,离别时望着远去的波涛更添感伤。 你的诗名已被推举为榜首,文章才华堪比前朝科举的佼佼者。 不日将听闻你金榜题名的喜讯,届时山野之人自当以芰荷为衣相贺。
此诗艺术特色有三:一是空间转换巧妙,从眼前送别(洞庭路)到想象场景(天府放榜);二是双重情感交织,既有"伤别离"的惆怅,又有"推首荐"的豪迈;三是身份意识鲜明,尾句突然以隐者口吻收束,体现诗僧"身在方外,心系红尘"的矛盾心理。教学中可重点分析"衰疾见芳草"的反衬手法,以及科举文化对唐诗创作的影响。
全诗以"春风洞庭"起兴,暮天摇荡的意象既写实景又隐喻人生漂泊。颔联"衰疾"与"芳草"形成生命力的强烈对比,强化了送别的怅惘。后两联转写对举子的赞誉,用"首荐""前科"等科举典故体现唐代文人对功名的重视,尾句"芰荷衣"却突然折入隐逸主题,展现诗人僧侣身份带来的双重视角。语言清丽含蓄,在送别诗中别具禅意。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年间,皎然在太湖畔的驿馆送别赴京应试的殷秀才(名不详)。作为诗僧,皎然虽方外之人,却与文人多有交往。诗中既流露对后辈的期许,又暗含自身隐逸情怀,反映中唐时期僧俗文人间的密切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