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送陈秀才赴举
送陈秀才赴举
皎然 〔唐朝〕
诸侯惧削地,选士皆不羁。
休隐脱荷芰,将鸣矜羽仪。
甲科争玉片,诗句拟花枝。
君实三楚秀,承家有清规。
写花
古诗译文
各地诸侯都敬畏朝廷的威势,选拔人才不拘一格。
你不再隐居,脱去荷衣,将要崭露头角,展示自己的才华与风范。
科举考试中激烈竞争,如同争夺玉片一般;所作的诗句,精巧优美仿佛模拟花枝。
你确实是三楚之地的杰出人才,继承家学,有着清正的操守和规范。
展开
知识点
1. 作者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其诗论著作《诗式》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科举制度:唐代科举是重要的选官制度,进士科尤为显贵。"甲科"即指高第。 3. 三楚:历史地理概念,泛指战国楚地,大致包括西楚、东楚、南楚,后常代指湖南、湖北地区。 4. 意象运用:"荷芰"象征隐逸生活,"羽仪"象征仕途风采,"玉片"象征功名珍贵,"花枝"象征文采华美,体现了诗歌意象的丰富性。
展开
古诗注解
诸侯惧削地:
指各地藩镇或官员敬畏中央权威,担心被削减封地或权力。
选士皆不羁:
选拔人才不拘泥于常规,唯才是举。
休隐脱荷芰:
停止隐居生活,脱去隐士所穿的荷叶衣裳(荷芰指荷叶与菱叶,代指隐士服饰)。
将鸣矜羽仪:
将要一鸣惊人,展示自己的仪表风采(羽仪原指仪仗中以羽毛为饰的旌旗,引申为风范、表率)。
甲科争玉片:
甲科,唐代科举进士科的高第;玉片,形容科举功名的珍贵。
诗句拟花枝:
形容诗句写得华美精巧,如同模拟花枝的形态与神韵。
三楚:
古代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泛称。
清规:
清正的操守和家规门风。
展开
讲解
这首诗围绕“送别”与“勉励”展开。讲解时可重点分析诗人如何通过对比(如隐与仕)、比喻(如争玉片、拟花枝)等手法,将宏观的社会背景与友人的个人前程紧密结合,既展现了唐代科举文化的一面,也传递了朋友间的真挚情谊。诗中“惧削地”暗含了中唐时期中央与藩镇关系的微妙背景,“承家有清规”则强调了家学门风对个人修养的重要性。整体而言,诗歌格调积极向上,充满了对人才脱颖而出、为国效力的期待。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是一首典型的送别举子赴考的赠言诗。首联“诸侯惧削地,选士皆不羁”从大处着笔,点明朝廷求贤若渴的背景,为陈秀才的赴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颔联“休隐脱荷芰,将鸣矜羽仪”生动刻画了陈秀才结束隐居、准备大展宏图的姿态,充满动态感和期望。颈联“甲科争玉片,诗句拟花枝”巧妙结合科举竞争与诗文才情,既点明赴考目的,又赞美其诗才出众。尾联“君实三楚秀,承家有清规”直接赞扬陈秀才的人品与家世,祝愿殷殷。全诗语言精炼,对仗工整,用典贴切,情感真挚,既有对时代风貌的勾勒,也有对友人个体的深切关怀与勉励。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是唐代诗僧皎然为送别友人陈秀才赴京参加科举考试而作。皎然虽为僧人,但与文人墨客交往密切。诗中反映了唐代社会重视科举、广纳贤才的时代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以及对其科举高中、前程远大的美好祝愿。
展开
作者信息
皎然,唐代诗僧。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吴兴(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
古诗数量:
567
名句数量:
2077
作者其他古诗
1
寻陆鸿渐不遇
1.1万阅读
2
寻陆鸿渐不遇
1.1万阅读
3
送灵澈
1.1万阅读
4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1万阅读
5
禅诗
1万阅读
6
与潘述集汤衡宅怀李司直纵联句
1万阅读
7
浣纱女
1万阅读
8
九月十日
1万阅读
9
湖南兰若示大乘诸公
1万阅读
10
山月行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