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送裴秀才往会稽山读书
送裴秀才往会稽山读书
皎然 〔唐朝〕
一身赍万卷,编室寄烟萝。
砚滴穿池小,书衣种楮多。
吟诗山响答,泛瑟竹声和。
鹤板求儒术,深居意若何。
写山
古诗译文
携带万卷书籍远行,在藤萝掩映的山间筑屋读书。
砚台滴水穿透小池,书籍积累如同种树。
吟诵诗句山间有回响,弹奏琴瑟竹声相和鸣。
朝廷下诏求贤问道,您深居山中可曾动摇?
展开
知识点
皎然:俗姓谢,字清昼,唐代诗僧,谢灵运十世孙。著《诗式》开创以禅论诗先河。
会稽山:古称茅山,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一,历代文人隐居求学胜地。
楮纸:唐代主要书写材料,楮树皮所造纸在会稽山一带大量生产。
鹤板诏:唐朝科举制度的重要补充,通过征辟制拔擢隐士人才。
山居诗:盛唐兴起的诗歌流派,王维《终南别业》为此类代表作。
展开
古诗注解
赍 (jī)
:携带。
编室
:用茅草或竹子编造的简易房屋。
烟萝
:云雾缠绕的藤萝,代指深山隐居之处。
书衣种楮 (chǔ)
:楮树皮可造纸,"书衣种楮"比喻书籍堆积如山。
鹤板
:古代征聘贤士的诏书,用鹤头书体写在木板上。
儒术
:儒家学术,指入仕为官之道。
展开
讲解
本诗以四重意象建构隐读哲学:
1. 空间意象:"烟萝"象征隔绝尘世的天然屏障,"编室"代表文人主动构建的精神家园
2. 时间意象:"穿池"的滴水展现寒窗苦读的时间积累,"种楮"暗示文化传承的永恒
3. 声音意象:山响竹韵形成的天地共鸣,超越俗世的价值认同
4. 抉择意象:"鹤板"代表外部诱惑,"深居"指向内在坚守
最妙在末句"意若何",表面是疑问,实则暗含对友人"结庐人境而心远地偏"境界的肯定。这种以问作答的手法,正是皎然在《诗式》中倡导的"采奇于象外"的诗歌美学。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通过三重对比展现隐读意境:
首联"一身赍万卷"与"编室寄烟萝"构成物质与精神的张力;
中两联"砚滴穿池"与"书衣种楮"对仗,"吟诗山响"与"泛瑟竹声"互文,用动态意象展示自然与人文的共鸣;
尾联"鹤板求儒术"与"深居意若何"形成仕隐的终极叩问。
全诗炼字精妙:"穿"字状写滴水穿石的恒心,"和"字描摹天人合一的境界。末句的反诘含蓄表达对友人不慕荣利、坚守初心的赞许。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唐时期,皎然送别友人裴秀才前往会稽山(今浙江绍兴)隐居求学时所作。作为著名诗僧,皎然常年与文人雅士交游。诗中反映当时文人崇尚山林苦读的风气,以及仕隐抉择的矛盾心理。会稽山自古便是道家洞天福地,东晋王羲之曾在此留下"兰亭雅集"的典故,成为文人向往的求学圣地。
展开
作者信息
皎然,唐代诗僧。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吴兴(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
古诗数量:
567
名句数量:
2077
作者其他古诗
1
寻陆鸿渐不遇
1.1万阅读
2
寻陆鸿渐不遇
1.1万阅读
3
送灵澈
1.1万阅读
4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1万阅读
5
禅诗
1万阅读
6
与潘述集汤衡宅怀李司直纵联句
1万阅读
7
浣纱女
1万阅读
8
湖南兰若示大乘诸公
1万阅读
9
九月十日
1万阅读
10
山月行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