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原离乱后,真界积尘埃。
残月生秋水,悲风起故台。
居人今已尽,栖鸽暝还来。
不到无生理,应堪赋七哀。
武原经历战乱后,佛寺已积满尘埃。 残月倒映在秋水中,悲风从旧台阁吹来。 居住的人早已离散,只有夜鸽仍飞回栖息。 若非看破生死之理,怎能写下这《七哀》之诗。
首联以"离乱""尘埃"定调,中二联用蒙太奇手法切换空镜头:秋水残月是空间上的荒寂,故台悲风是时间上的沧桑。"栖鸽"反衬"人尽",突出物是人非。尾联转折,将废墟景象升华为宗教体验,体现诗僧对苦难的超越性思考。
诗中"残月""悲风""栖鸽"等意象层层递进,构建出空寂悲凉的意境。末联将物理废墟升华为精神感悟,体现诗僧"以禅入诗"的特点。对仗工整处(如"残月"对"悲风")与散句交错,形成张弛有度的节奏。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皎然游历至湖州武原,目睹战乱中荒废的寺院,结合自身禅修体悟,以空寂之景抒写时代伤痛与佛法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