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湖南隐已成,如何星使忽知名。
沙鸥惯识无心客,今日逢君不解惊。
年复一年在湖南隐居已成习惯,为何朝廷使者突然知晓我的名声? 沙鸥早已熟悉我这无心仕途之人,今日见到你却未显丝毫惊慌。
本诗通过三层转折展现隐逸情怀:首句以"岁岁"强调隐居常态,次句"忽"字转折带出意外;第三句用沙鸥作比铺垫,末句"不解惊"双关收束。艺术上运用对比手法(久隐vs骤名)和象征手法(沙鸥喻己),语言看似平淡却含深意。作为酬答诗,既保持了对友人的礼貌,又坚守了隐士本色,体现唐代文人"外儒内佛"的思想特质。
全诗以平淡语言展现隐士风骨。前两句用"岁岁"与"忽"形成时间对比,突出隐居之久与声名外传的突兀;后两句借沙鸥意象,既写自然之趣,又暗喻自己超脱尘世的心境。诗中"不解惊"三字尤为精妙,既写鸟之淡定,又喻己之坦然,体现物我合一的禅意。
此诗作于皎然晚年隐居湖南时期。当时朝廷官员郑判官慕名来访,诗人以诗酬答,既表达对突然被关注的意外,又通过"沙鸥"意象暗喻自己已习惯隐逸生活,对仕途毫无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