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无波八表臣,恭闻今岁礼真身。
七重锁未开金钥,五色光先入紫宸。
丹凤楼台飘瑞雪,岐阳草木亚香尘。
可怜优钵罗花树,三十年来一度春。
四海安宁八方臣服,听闻今年恭迎佛骨真身。 七重金锁尚未开启,五色祥光已照入紫宸殿。 丹凤楼台飘落瑞雪,岐阳草木低垂沾染香尘。 可惜那优钵罗花树,三十年来才得一度逢春。
本诗讲解需注意三重维度:①宗教维度中"真身""优钵罗"的佛教符号解读;②政治维度下"紫宸""八表臣"反映的皇权与宗教关系;③诗学维度上"飘瑞雪""亚香尘"的通感手法。尾句"三十年来一度春"宜结合《贞观政要》"三十余年,风俗大变"理解,揭示诗人对崇佛过度的忧虑。
全诗以"无波""恭闻"起笔,营造庄严氛围。颔联"未开金钥"与"先入紫宸"形成时空张力,颈联"瑞雪""香尘"的意象群强化神圣感。尾联笔锋突转,用三十年一开的奇花暗喻佛事奢靡,体现诗僧的人文关怀。对仗工整处如"七重锁"对"五色光","丹凤楼台"对"岐阳草木",展现晚唐精工诗风。
本诗作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记载皇家迎奉法门寺佛骨的盛况。贯休作为诗僧,以宗教视角描绘这场耗资巨大的国家典礼,末句暗含对劳民伤财的隐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