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复陆行,始得到咸京。
准拟何人口,吹嘘六义名。
乱山遥减翠,丛菊早含英。
衣锦还乡日,他时有此荣。
乘船又陆行,终于抵达京城长安。 不知何人开口,传颂你六义的美名。 远山苍翠渐淡,丛菊已早早绽放。 待你衣锦还乡时,他日定有这般荣耀。
此诗讲解需注意三个层面:①表层送别叙事中,"准拟""他时"等虚词体现对未来的不确定;②中层科举隐喻,"六义名"与"衣锦荣"形成文人理想闭环;③深层文化心理,诗僧用世情怀与佛家超脱的矛盾。讲解时可对比贾岛《送无可上人》等僧侣送别诗,体会方外之人的入世笔法。
全诗以空间转换为线:首联纪实行程,颔联虚写声名,颈联景物烘托,尾联展望未来。巧用"乱山""丛菊"意象,既暗喻科举之路的艰辛(乱山),又暗示应考时节(秋菊)。"吹嘘"二字褒中含讽,透露出对名士虚誉的微妙态度,整体呈现含蓄典雅的晚唐诗风。
此诗为唐代诗僧尚颜送友人陆肱赴长安应试所作。陆肱出身名门(吴郡陆氏),诗中以"六义名"赞其文采,末联暗含对其科举及第的期许,反映了唐代文人"以诗取士"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