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三生石
三生石
修睦 〔唐朝〕
圣迹谁会得,每到亦徘徊。
一尚不可得,三从何处来。
清宵寒露滴,白昼野云隈。
应是表灵异,凡情安可猜。
写云
古诗译文
圣迹谁能领悟,每次到来都徘徊不前。一世尚且难以得到,三世又从何而来。清冷的夜晚寒露滴落,白昼野云缭绕山隈。这应是显示灵异,凡人的情感无法猜度。
展开
知识点
三生石:佛教典故,指代表前世、今生、来世的石头,常与轮回转世相关。修睦:唐朝诗人,生卒年不详,作品多涉禅意。寒露:二十四节气之一,诗中指寒冷的露水。灵异:指神灵或超自然现象。
展开
古诗注解
圣迹
:神圣的遗迹,指三生石。
徘徊
:犹豫不前,表示疑惑。
一
:指一世,即今生。
三
:指三世,即前世、今生、来世。
清宵
:清冷的夜晚。
寒露
:寒冷的露水,象征凄凉。
野云隈
:野云缭绕的山隈,表示荒凉之地。
灵异
:神灵异事,超自然现象。
凡情
:凡人的情感,普通人的理解。
展开
讲解
这首诗《三生石》由修睦所作,主题围绕佛教的三生观念。首句“圣迹谁会得”提出对神圣遗迹的疑问,次句“每到亦徘徊”表现诗人的困惑和徘徊。第三四句“一尚不可得,三从何处来”直接质疑一世尚且难求,三世轮回的可能性,体现对因果报应的思考。后两句“清宵寒露滴,白昼野云隈”通过自然景象如寒露和野云,渲染出凄凉、神秘的氛围,暗示灵异的存在。最后“应是表灵异,凡情安可猜”总结,强调凡人之情无法理解超自然现象。整首诗融合了哲理、意境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奥秘的探索,具有较高的文学和哲学价值。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三生石为题材,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轮回的深刻疑惑和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诗中“一尚不可得,三从何处来”反映了对三世因果的质疑,而“清宵寒露滴,白昼野云隈”则营造出一种幽寂、神秘的氛围,增强了诗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整体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修睦诗歌的禅意特色。
展开
创作背景
修睦是唐朝晚期的诗人,这首诗《三生石》可能创作于他对佛教轮回思想的接触时期。三生石是佛教中象征前世、今生、来世的典故,诗人借此表达对人生无常和灵异现象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宗教哲学的普遍关注。
展开
作者信息
(?—918)唐末五代初僧,号楚湘。唐昭宗光化间,任庐山僧正。与贯休、齐己、虚中、处默等为诗友。五代初,应吴国征辟赴金陵。后死于朱瑾之难。修睦以诗名,尤长于近体,多咏僧居生活。有《东林集》,已佚。
古诗数量:
27
名句数量:
94
作者其他古诗
1
岳上作
1万阅读
2
睡起作
1万阅读
3
僧院泉
1万阅读
4
望西山
1万阅读
5
秋台作
1万阅读
6
岳阳对柳
1万阅读
7
思齐己上人
1万阅读
8
题僧院泉
1万阅读
9
东林寺
1万阅读
10
雪中送人北游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