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哭张道古
哭张道古
郑遨 〔唐朝〕
曾陈章疏忤昭皇,扑落西南事可伤。
岂使谏臣终屈辱,直疑天道恶忠良。
生前卖卜居三蜀,死后驰名遍大唐。
谁是后来修史者,言君力死正颓纲。
古诗译文
曾经上书直言触怒唐昭宗,被贬西南的命运令人悲伤。 岂能让谏臣终身蒙受屈辱?简直怀疑上天憎恶忠良。 生前卖卦占卜寄居在蜀地,死后声名传遍整个大唐。 后世修撰史书的哪位学者,会记你以死匡正衰败朝纲?
展开
知识点
1. 张道古事迹载于《新唐书》:唐昭宗时因谏言五危二乱被贬,终因谏前蜀王建被杀 2. 唐代谏官制度:拾遗(从八品上)补阙(从七品上)可直谏皇帝,晚唐多因言获罪 3. "三蜀"地理概念:始自西汉三蜀郡,唐时泛指四川盆地 4. 唐昭宗李晔:888-904年在位,遭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被朱温弑杀 5. 郑遨身份:唐末五代隐士,《全唐诗》存诗17首,多针砭时弊之作 6. 历史背景:天祐元年(904)朱温篡唐前夕,忠良多遭清洗
展开
古诗注解
忤昭皇
:触怒唐昭宗(李晔),指张道古上《五危二乱表》直谏被贬
扑落西南
:指张道古被贬至四川境内
卖卜居三蜀
:被贬后在蜀地(三蜀指蜀郡/广汉/犍为)以卜卦为生
颓纲
:衰败的朝政纲纪,指晚唐政治腐败局面
力死
:竭力至死,张道古最终因坚持谏言被朱温杀害
谏臣
:唐代拾遗、补阙等专职谏议之官
展开
讲解
首联"曾陈章疏忤昭皇"揭示事件本质——张道古因《五危二乱表》获罪。"扑落"二字形象展现直臣坠入深渊的悲剧。"岂使""直疑"的连续诘问,将矛头指向黑暗现实与"天道不公"的哲学困境。颈联用生前潦倒与死后荣名的强烈反差,凸显忠义之士的价值终将被历史铭记。尾联"力死正颓纲"中"力死"是诗眼,既指张道古持续谏言至死的生命轨迹,更是用生命撞击腐朽政治体系的壮烈精神。末句呼唤史家秉笔直书,实为对历史正义的终极叩问。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以血泪控诉贯穿全篇: 1. 开篇"忤昭皇""事可伤"奠定悲愤基调,直陈政治迫害 2. 三四句用反诘和"疑天道"的激愤,强化对黑白颠倒的痛斥 3. "生前""死后"时空对比:生前流落卜卦的凄楚,与死后声名传播形成张力 4. 尾联质问史官笔法,凸显张道古"以死正纲"的精神高度 全篇将个人悲剧升华为对忠良命运的终极追问,末句"力死正颓纲"五字如金石铿锵,树立起大唐最后的风骨丰碑。
展开
创作背景
郑遨与张道古同为唐末文人。公元897年,张道古任右拾遗时上《五危二乱表》,直指朝廷"五危""二乱"之弊,触怒唐昭宗被贬四川。后王建据蜀,张道古仍直言犯谏,903年被杀。此诗即郑遨为悼念这位因直谏殒命的友人所作,控诉晚唐政治黑暗。
展开
作者信息
郑遨(866-939),字云叟,唐代诗人,滑州白马(河南滑县)人。传他“少好学,敏于文辞”,是“嫉世远去”之人,有“高士”、“逍遥先生”之称。
古诗数量:
15
名句数量:
56
作者其他古诗
1
伤农
1.1万阅读
2
富贵曲
1万阅读
3
题霍山秦尊师
1万阅读
4
偶题
1万阅读
5
题中条静观
1万阅读
6
山居
1万阅读
7
招友人游春
1万阅读
8
题病僧寮
1万阅读
9
咏西施
1万阅读
10
景福中作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