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观郊礼
观郊礼
司马扎 〔唐朝〕
钟鼓旌旗引六飞,玉皇初著画龙衣。
泰坛烟尽星河晓,万国心随彩仗归。
古诗译文
钟鼓齐鸣,旌旗招展,引导着皇帝的车驾;玉皇大帝初次穿上绣有龙纹的礼服。祭天的泰坛上烟雾散尽,天空露出拂晓的星河;天下万国臣民的心,都跟随着这华丽的仪仗一同归来。
展开
知识点
1. 郊礼:古代帝王在都城近郊祭祀天地的典礼,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最高级别的国家祭祀活动。 2. 六飞:出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陛下骋六飞,驰不测山”,后成为皇帝车驾的代称。 3. 泰坛:祭天之坛,出自《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 4. 司马扎:唐朝诗人,生平事迹记载较少,《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展开
古诗注解
钟鼓旌旗:
指祭祀大典时使用的乐器和仪仗,象征着庄严与隆重。
六飞:
亦作“六騑”,指古代皇帝车驾的六匹马,代指皇帝的车驾。
玉皇:
本指道教中的天帝,此处借指当朝皇帝。
画龙衣:
绣有龙形图案的礼服,即皇帝的衮冕,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
泰坛:
古代祭天用的土坛。
万国:
指天下的各个诸侯国或藩属,泛指全国。
彩仗:
色彩鲜艳的仪仗队。
展开
讲解
本诗是一首典型的宫廷应制诗,主题是歌颂皇权与盛典。讲解时可抓住几个层次:首先,解析诗歌如何通过具体的意象(钟鼓、旌旗、龙衣、泰坛)构建出庄严华丽的场景。其次,分析时间线的变化,从典礼开始到拂晓结束,暗示仪式通宵达旦,凸显其重要性。最后,点明诗歌的核心思想——“万国心随彩仗归”,这不仅是描写仪仗队的回归,更是用象征手法表达四海宾服、天下归心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唐朝鼎盛时期的国家气象。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开阔,是了解唐代宫廷礼仪文化和诗歌艺术的佳作。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宏大的笔触描绘了郊祀大典的壮观景象。前两句“钟鼓旌旗引六飞,玉皇初著画龙衣”从听觉和视觉入手,通过钟鼓、旌旗、车驾、龙衣等意象,极力渲染典礼的隆重和皇帝的威严。后两句“泰坛烟尽星河晓,万国心随彩仗归”笔锋一转,场景从夜间祭祀过渡到拂晓,烟雾散尽,星河微明,寓意仪式圆满完成,天人沟通。而“万国心随”一句,则巧妙地将物理空间的仪仗回归,升华到天下归心的政治理想,颂扬了皇权的凝聚力和国家的统一安定。全诗气象恢弘,对仗工整,在写实中蕴含着颂圣的深意。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朝,作者司马扎。诗歌描绘的是皇帝在都城南郊举行祭天大典的盛大场面。郊礼是古代最重要的国家典礼之一,旨在向上天祈求国泰民安,彰显皇权的正统性与神圣性。诗人通过记录这一庄严时刻,表达了对国家强盛、天下归心的赞颂。
展开
作者信息
司马扎,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唐宣宗大中(847~858)前后在世。曾登进士第,有诗名,与储嗣宗友善。著有《司马先辈集》,《全唐诗》。
古诗数量:
41
名句数量:
162
作者其他古诗
1
弹琴
1万阅读
2
效陶彭泽
1万阅读
3
古思
1万阅读
4
蚕女
1万阅读
5
山中晚兴寄裴侍御
1万阅读
6
古边卒思归
1万阅读
7
赠王道士
1万阅读
8
近别
1万阅读
9
送进士苗纵归紫逻山居
1万阅读
10
江上秋夕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