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底:近代白话诗中常用的助词,同“的”,用于连接定语和中心语,如“我们底敌人”即“我们的敌人”。
- 强暴的栅栏:此处指日本侵略者设立的监狱、集中营等关押中国同胞的场所,“栅栏”象征禁锢与压迫,“强暴”突出侵略者的野蛮。
- 大连、满洲:大连是中国东北沿海重要城市,近代曾被列强侵占;“满洲”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东北三省的非法称呼,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伪满洲国,对东北进行殖民统治,诗中此处指东北沦陷区。
- 芦沟桥(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此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是全诗重要的历史节点。
- 丰台:北京西南的重要交通枢纽,1937年七七事变前,日本侵略者曾在此多次制造事端,是日军侵华的重要据点之一。
- 七月:特指1937年7月,因“卢沟桥事变”发生在七月,这一月成为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起点,诗中以“七月”象征抗战的开端与民族觉醒。
- 扬子江、黄河:中国两大母亲河,分别流经南方与北方,象征整个中国及中华民族的根基,诗中用其体现中国人民世代生活的土地与民族情感。
- 乌兰哈达: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山峰”,此处泛指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草原与山地地区,体现中国疆域的广阔与多民族共同生活的特点。
- 四万万五千万:近代中国人口的约数,当时中国总人口约4.5亿,诗中用这一数字代指全体中国人民,强调民族整体的抗争意志。
- 武士道:日本武士阶层的道德规范,近代被日本军国主义利用,成为鼓吹侵略、崇尚暴力与“牺牲”的工具,诗中“武士道底胜利”讽刺日军以侵略为荣的狂妄心态。
- 瓦斯:即化学毒气,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曾违反国际公约使用化学武器,此处体现其侵略手段的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