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难:宾客诘难。
- 东方朔:西汉文学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人。汉武帝时待诏金马门,官至太中大夫。以诙谐滑稽著称,著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
- 苏秦、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苏秦主张合纵抗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主张连横事秦,为秦惠王相。
- 万乘之主:指大国的君主。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故以万乘称天子。
- 都:居。
- 泽及后世:恩惠遍及后代。
- 子大夫:对东方朔的尊称。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大夫,官职。
- 修:学习,研究。
- 先王之术:古代圣王治国之道。
- 慕:仰慕。
- 讽诵:背诵朗读。
- 诗书百家之言: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
- 不可胜记:记不完。
- 著于竹帛:写在竹简和绢帛上,指著书立说。
- 唇腐齿落:形容读书勤奋刻苦,以至于嘴唇磨破,牙齿脱落。
- 服膺:衷心信服。
- 释:放弃。
- 效:效果,成效。
- 智能海内无双:才智能力天下第一。
- 博闻辩智:知识广博,辩才智慧。
- 悉力:尽力。
- 圣帝:指汉武帝。
- 旷日持久:历时长久。
- 侍郎:汉代官名,隶属郎中令,担任宫廷侍卫。
- 执戟:指郎官,因郎官执勤时手持戟。
- 意者:推测之词,想来,大概。
- 遗行:有缺陷的行为,不检点的行为。
- 同胞之徒:指兄弟。
- 无所容居:没有容身之处。
- 喟然长息:长叹一声。
- 仰而应之:仰面回答。
- 是故:这个原因。
- 备:完全明白。
-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那是一个时期,这是一个时期。指时代不同。
- 周室大坏:周王朝严重衰败。
- 力政:同“力征”,以武力征伐。
- 相擒以兵:用军队相互擒拿。
- 并为十二国:兼并成十二个主要国家(战国七雄及鲁、宋、卫、中山等)。
- 未有雌雄:未分胜负。
- 说得行焉:游说能够实行。
- 仓麋:粮仓。
- 圣帝德流:圣明皇帝的德泽流布。
- 震慑:震惊恐惧。
- 宾服:臣服归顺。
- 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将四海之外连成如同衣带一样,形容疆域辽阔稳固。
- 安于覆盂:比倒放着的盂还要安稳。覆盂,口朝下放置的盂,比喻稳固。
- 天下平均:天下统一,没有割据。
- 合为一家:统一为一个国家。
- 动发举事:发动举办事情。
- 犹运之掌:像在手掌上运转一样容易。
- 贤与不肖:贤能的人与不贤的人。
- 遵天之道,顺地之理:遵循自然规律。
- 物无不得其所:万物无不安居其所。
- 绥之则安:安抚他们就安宁。
- 动之则苦:役使他们就劳苦。
- 尊之则为将:尊崇他们就可为将领。
- 卑之则为虏:贬低他们就成为奴仆。
- 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抬举他们就在青云之上。
- 抑之则在深渊之下:压制他们就在深渊之下。
- 用之则为虎:任用他们就像老虎一样威猛。
- 不用则为鼠:不任用他们就像老鼠一样卑微。
- 尽节效情:竭尽节操,效献忠诚。
- 安知前后:怎能知道是进是退。
- 竭精驰说:竭尽精力奔走游说。
- 并进辐凑:像车辐集中于车轴一样一齐涌来。辐凑,亦作“辐辏”。
- 悉力慕之:全力追求仕途。
- 困于衣食:被衣食所困。
- 或失门户:有的甚至失去了进身的门路。
- 掌故: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故事的小官。
- 传:古书,这里可能指《荀子》等。
- 天下无害:天下没有祸乱。
- 虽有圣人,无所施才:即使有圣人,也没有地方施展才能。
- 上下和同:君臣上下和睦同心。
- 虽有贤者,无所立功:即使有贤者,也没有机会建立功业。
- 时异事异:时代不同,事情也就不同。
- 务:努力从事。
- 修身:修养自身品德。
-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出自《诗经·小雅·白华》,比喻内部事情会外传。
-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出自《诗经·小雅·鹤鸣》,比喻贤者虽处偏远,名声也能远扬。
- 太公:姜太公吕尚。
- 体行仁义:亲身实践仁义。
- 七十有二:七十二岁。
- 设用于文武:被周文王、周武王任用。
- 得信厥说:得以施展他的学说。信,同“伸”,伸展。厥,其。
- 封于齐:受封建立齐国。
- 七百岁而不绝:齐国延续了约七百年。
- 孳孳:同“孜孜”,勤勉不懈。
- 修学敏行:努力学习,勉力行事。
- 鹡鸰:一种水鸟,常边飞边鸣,比喻忧念同类或自强不息。
-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天不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辍,停止。
- 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地不因为人们厌恶险阻就缩小它的广阔。
-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君子不因为小人的喧哗争吵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匈匈,同“汹汹”,喧闹。
- 天有常度:天有不变的规律。
- 地有常形:地有不变的形态。
- 君子有常行:君子有不变的行为准则。
- 君子道其常:君子遵循常道。
- 小人计其功:小人计较功利。
- 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出自《诗经》逸诗(或荀子引),意思是礼义上没有过失,何必顾虑别人说什么。愆,过失。恤,忧虑。
-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太清澈就没有鱼,人太精明苛刻就没有伙伴。至察,过分明察。
- 冕而前旒:帝王冠冕前悬垂的玉串。旒,玉串。
- 蔽明:遮蔽视线,寓意不视非,不见小过。
- 黈纩充耳:用黄绵球悬于冕的两旁,塞住耳朵。黈纩,黄色的丝绵。
- 塞聪:堵塞听觉,寓意不听谗,不闻细微之过。
- 明有所不见:视力有所不见。
- 聪有所不闻:听力有所不闻。
- 举大德,赦小过:举用大德行,赦免小过失。
- 无求备于一人:不对一个人求全责备。
- 枉而直之:使弯曲的变直。
- 使自得之:让他自己得到(道理)。
- 优而柔之:宽缓柔和地对待。
- 使自求之:让他自己去探求。
- 揆而度之:揣度衡量。
- 使自索之:让他自己去寻求。
- 教化:教育感化。
- 敏且广:聪敏而且广博。
- 处士: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 块然:孤独的样子。
- 廓然:空寂的样子。
- 许由:上古高士,尧让天下给他,他不受。
- 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曾唱歌嘲讽孔子。
- 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助勾践灭吴后隐居。
- 子胥: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忠心耿耿却被杀。
- 与义相扶:与道义相伴。
- 寡偶少徒:缺少同道和朋友。
- 固其宜也:本来就是应该的。
- 乐毅:战国时燕国名将。
- 李斯:秦朝丞相。
- 郦食其:刘邦谋士,曾说降齐王。
- 说行如流:游说像流水一样顺畅。
- 曲从如环:君主屈意听从如同圆环般灵活。
- 功若丘山:功劳像山丘一样高大。
- 遇其时:遇上那个时代。
- 以管窥天:从竹管里看天,比喻见识狭小。
- 以蠡测海:用瓢来量海水,比喻见识浅薄。蠡,瓢。
- 以筵撞钟:用草茎撞钟,比喻力量微小,不能胜任。筵,小竹枝或草茎。
- 通其条贯:通晓星辰的体系。
- 考其文理:考察海水的纹理。
- 发其音声:使钟发出声音。
- 譬由:好比。
- 鼱鼩:小鼠。
- 袭狗:袭击狗。
- 孤豚:孤单的小猪。
- 咋虎:咬老虎。
- 至则靡耳:一到达就被粉碎了。靡,倒下,粉碎。
- 下愚:最愚笨的人。
- 非:非难,指责。
- 虽欲勿困,固不得已:即使想不困窘,也根本不可能。
- 适足:正好足以。
- 明:表明,说明。
- 不知权变:不懂权宜应变。
- 终惑于大道:终究迷惑于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