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这首诗的核心:这是白居易写给友人李二十的一首抒情小诗,全诗围绕“友情”展开,通过“眼前景”与“往昔忆”的结合,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过往时光的怀念。
首先看首联(前两句),诗人先描绘了春日的美好景象——榆荚像铜钱一样飘落,柳树舒展枝条像人展开眉头,这是典型的“以乐景衬乐情”,因为接下来要写和友人同行的愉悦。“两人并马语行迟”则是具体的人物活动,“并马”说明两人关系亲近,“语行迟”则是关键:为什么走得慢?因为有说不完的话,这一个细节就把两人之间投契的友情写活了,不用直接说“我们关系好”,但读者能从行动里感受到。
再看颔联(后两句),诗人笔锋一转,从眼前的场景想到了过去——“还似往年安福寺,共君私试却回时”。这里用了“回忆”的手法,把现在和过去联系起来,说明什么呢?说明诗人和李二十不是第一次这样愉快相处,往年在安福寺相聚后返程的情景,和现在一模一样。这种“今昔呼应”,让友情显得更长久、更真挚,也让整首诗的情感更饱满。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这首诗的特点:一是语言很朴实,没有难懂的词,就像在说日常小事,这是白居易诗歌的一贯风格;二是擅长用细节和回忆来表达情感,不直接抒情,却能让读者感受到浓浓的友情。所以读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白居易和友人之间那种平淡却深厚的情谊,也能体会到唐代文人日常交往的温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