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殷尧藩的《寒食城南即事因访蓝田韦明府》,这首诗以寒食节闲游为背景,既写了眼前之景,又藏了心中之感,还含了对世事的思考,我们可以分三步来理解它:
第一步:读懂“眼前景”——从诗句中找到寒食节的画面
首先看诗的题目,“寒食”告诉我们时间,“城南即事”是地点和事由,“访蓝田韦明府”是契机,所以整首诗围绕“寒食节在城南闲游,然后拜访韦县令”展开。
首联说“闲出城南禁火天,路傍骑马独摇鞭”,大家可以想象这样的画面:寒食节这天,不能生火,诗人闲着没事走出城南,一个人骑着马,手里的马鞭轻轻晃着,特别悠闲。这是诗人的“状态”。
颔联是最关键的写景句:“青松古墓伤碑碣,红杏春园羡管弦”。一边是青翠的松树下面,有古老的坟墓,墓碑都坏了,看着让人难过;另一边是红杏开得正艳的春天园林里,传来好听的乐器声,让人羡慕。这里有两个对比鲜明的画面——一个冷、一个热,一个悲、一个喜,这其实是诗人心里“矛盾”的开始:看到古墓会伤怀,看到春园会羡慕,但他到底更倾向哪一边呢?
第二步:读懂“心中感”——从典故里找到诗人的态度
接下来颈联“徒说鸊鹈膏玉剑,漫夸蚨血点铜钱”,这里用了两个典故,我们先搞懂典故的意思:“鸊鹈膏玉剑”是说用一种水鸟的油涂在宝剑的玉饰上,让宝剑变亮,这是很精致但没什么实际用的事;“蚨血点铜钱”是说用青蚨虫的血涂铜钱,想让钱自己飞回来,这是不可能的事。
诗人用“徒说”“漫夸”这两个词,直接表明了态度:这些事都是假的、没用的!他其实是在讽刺世人——有的人忙着保养宝剑、追求钱财,以为这样能得到幸福,但在诗人看来,这些都是“虚妄”的,根本不值得执着。这就回答了颔联的“矛盾”:诗人羡慕春园的热闹,但更清楚这种热闹背后,可能藏着对虚妄事物的追逐,所以他不会真的“沉迷”。
第三步:读懂“最终选择”——从结尾看诗人的人生态度
最后尾联“世间尽是悠悠事,且饮韦家冷酒眠”,是诗人的“总结”。“世间尽是悠悠事”意思是,世上的事太多了,又长又杂,很多都没意义;“且饮韦家冷酒眠”就是说,不如别想那么多,喝一杯韦县令家的冷酒,好好睡一觉。
这里要注意“冷酒”,因为是寒食节不能生火,所以酒是冷的,这既符合习俗,也和诗人的心境呼应——他不想追求热热闹闹的世俗生活,更愿意过这种“冷”一点、安静一点的日子。所以整首诗的核心,其实是诗人的人生态度:不纠结生死(看古墓不难过太久),不羡慕世俗享乐(看春园不沉迷),不追逐虚妄功利(批判养剑、求钱),只愿安于当下,和朋友喝杯冷酒,安然度日。
总结一下,这首诗看似写“闲游”,其实是借景抒情、借事说理,告诉我们:生活中很多事都是无关紧要的,与其执着于虚妄的东西,不如保持一份淡然,珍惜眼前的平静。这也是中唐时期很多文人的思考,对我们今天看待生活中的“烦恼”,也有一定的启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