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需重点关注三个层面:
1. 结构设计:前六句铺陈景物,后两句突然转折,形成"蓄势-突转"的效果
2. 双线交织:明线写甘露寺景观,暗线贯穿求仙问道之思
3. 情感张力:"最留情"与"不向山僧"的矛盾表达,体现诗人既眷恋尘世又向往超脱的复杂心态
典型体现了晚唐诗歌"精工而归于自然"的艺术特色。
此诗需重点关注三个层面:
1. 结构设计:前六句铺陈景物,后两句突然转折,形成"蓄势-突转"的效果
2. 双线交织:明线写甘露寺景观,暗线贯穿求仙问道之思
3. 情感张力:"最留情"与"不向山僧"的矛盾表达,体现诗人既眷恋尘世又向往超脱的复杂心态
典型体现了晚唐诗歌"精工而归于自然"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