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河边枯树”为吟咏对象,构思巧妙,意蕴深远。
首联“野火烧枝水洗根,数围孤树半心存”,描绘了枯树历经磨难的景象。野火焚烧树枝,流水冲刷树根,双重的摧残让这棵曾经粗壮的孤树只剩下半分生机,开篇便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凸显了枯树生存的艰难。
颔联“应是无机承雨露,却将春色寄苔痕”,则赋予了枯树以情感和意志。诗人猜测枯树大概是没有机缘得到雨露的滋养,却依然不放弃对春天的向往,将生机寄托在苔藓的痕迹上。这里的枯树不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物,更像是一位在困境中坚守希望的生命体,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也可能暗含着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或对坚韧品格的赞颂。
全诗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情,通过对枯树的细致描绘,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