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比手法显胜境:诗的前两句以“陶庐”“谢墅”作比,陶渊明的茅屋代表朴素隐逸,谢安的别墅代表名士雅居,二者均为古代文人心中的理想居所。但白居易用“那堪比”“不足攀”明确否定其与裴令公南庄的可比性,通过先扬后抑的对比,突出南庄景致与意境的超群。
2. 用典喻人表尊崇:后两句“嵩峰三十六”以嵩山这一知名山水意象,暗赞南庄如嵩山般气势不凡、景致壮丽;“申甫”用西周贤臣典故,将裴度比作申伯、甫侯,既肯定其辅佐君主的功绩,也暗合裴度晚年退隐却仍受敬重的身份,以景衬人,情景交融。
3. 情感真挚显交情:全诗无华丽辞藻,语言质朴自然,却通过对居所的赞美与对人物的称颂,传递出白居易对裴度的敬重与二人的深厚情谊,既符合赠友诗的主题,也体现了唐代文人“以诗赠友、以诗抒情”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