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竹径古诗赏析

原文:《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竹径》 | 作者:李德裕 | 类型:古诗赏析 | 阅读:0

这首《竹径》是李德裕借景抒情的佳作,全诗紧扣“竹径”展开,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幽深远,既描绘了竹径的实景之美,又暗含深沉的情感,体现了唐诗“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首联“野竹自成径,绕溪三里馀”,开篇即点明描写对象“野竹”与“竹径”,“自成”二字突出竹子生长的自然野趣,无人工雕琢之感;“绕溪三里馀”则以数量词“三里馀”和动态词“绕”,勾勒出竹径沿溪延伸的绵长形态,展现出竹林范围的广阔,为全诗奠定清幽自然的基调。

颔联“檀栾被层阜,萧瑟荫清渠”,从空间维度拓展描写,上句写竹林“被层阜”,覆盖层层山丘,展现竹林的纵向延伸,突出其繁茂;下句写竹林“荫清渠”,为清澈水渠遮挡阳光,聚焦竹径周边的局部环境,“萧瑟”一词以声写静,风吹竹林的轻响反而衬托出环境的宁静,“清渠”则增添了画面的灵动之感,山水竹相融,构成一幅清幽的自然画卷。

颈联“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转入时间与感官的描写,“日落”点明时间推移,暮色降临后,树林的“静”愈发明显;“风行”则调动听觉与触觉,微风穿过山谷,使人感受到山谷的“虚”(空阔),此联以“日落”“风行”的动态场景,反衬出林谷的幽静,“见”“知”二字由视觉到感知的转换,让读者更易代入诗中情境,体会环境的清幽空寂。

尾联“田家故人少,谁肯共焚鱼”,由景及情,在前三联描绘竹径清幽之景的基础上,突然转入对“田家故人”的思念。“故人少”直接点出旧友离散的现实,流露出孤独之感;“谁肯共焚鱼”以问句收尾,将对与旧友相聚共饮的期盼化为怅惘,昔日与故人在乡间共赏竹径、同烹鲜鱼的生活场景,与如今孤身思念的现状形成对比,既深化了对故园旧友的眷恋,也暗含对自身漂泊失意境遇的感慨,使全诗情感从写景的清幽转向抒情的深沉,余味悠长。

与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竹径 相关类型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竹径古诗译文古诗译文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竹径知识点知识点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竹径古诗注解古诗注解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竹径讲解讲解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竹径古诗赏析古诗赏析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竹径创作背景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