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桥上绝埃尘,此日凭栏兴自新。
云影晚将仙掌曙,水光迷得武陵春。
薜萝烟里高低路,杨柳风前去住人。
莫怪马卿题姓字,终朝云雨化龙津。
故园的桥上已无尘埃沾染,今日凭栏远眺,兴致焕然一新。 晚霞映照云影,恍若仙掌初现晨光;水波潋滟,仿佛迷失在武陵春色中。 薜萝缠绕的烟霭里,高低小路若隐若现;杨柳风中,行人或去或留。 莫要责怪马卿题写姓名,整日云雨变幻,终将化作龙跃之津。
本诗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空间转换巧妙,从"桥上"到"云影""水光",再到"烟里""风中",形成立体画卷;二是用典自然,"武陵""马卿""化龙"等典故不着痕迹地融入写景;三是双重隐喻,表面写春日桥景,实则寄托人生感悟。教学中可重点解析"云影晚将仙掌曙"的时空压缩手法,以及尾联如何通过典故完成从写景到抒情的升华。此诗可作为晚唐山水诗"清丽中含感慨"风格的典型范例。
全诗以"故园桥"为空间支点,通过云影、水光、薜萝、杨柳等意象层层铺展,构建出空灵迷离的春日画卷。颔联"仙掌曙"与"武陵春"虚实相生,将现实景物神话化;颈联"高低路""去住人"暗喻人生抉择。尾联以司马相如自况,"云雨化龙"既点题"航头桥"的水泽特性,又暗含对时运变迁的期待,体现唐人特有的浪漫与达观。
此诗作于唐代,诗人翁洮春日重游故地航头桥时所作。诗中既描绘了桥畔清新自然的景致,又暗含对人生际遇的感慨。晚唐社会动荡,文人常借山水寄托超脱之志,"武陵春""薜萝"等意象折射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