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桧树
桧树
秦韬玉 〔唐朝〕
翠云交干瘦轮囷,啸雨吟风几百春。
深盖屈盘青麈尾,老皮张展黑龙鳞。
唯堆寒色资琴兴,不放秋声染俗尘。
岁月如波事如梦,竟留苍翠待何人。
写雨
写风
写人
岁月
写云
古诗译文
翠绿的树冠枝干交错,显得清瘦而盘旋曲折,它在风雨中呼啸吟唱已历经数百年。浓密的树冠弯曲盘绕,如同青色的麈尾;苍老的树皮舒展张开,好似黑龙的鳞片。它只积聚清寒的意态来助长弹琴的雅兴,不让秋天的声响沾染世俗的尘埃。岁月如流水般逝去,往事如梦境般虚幻,它究竟保留着这一身苍翠在等待何人呢?
展开
知识点
秦韬玉,字中明,晚唐诗人。工诗,尤长于七律,词采典丽。《桧树》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此诗运用了比喻(如“青麈尾”、“黑龙鳞”)、拟人(如“啸雨吟风”、“不放秋声”)等修辞手法。诗中“麈尾”是魏晋清谈家常用的器物,后成为名士的象征,此处用以形容桧树,暗示其高雅脱俗。
展开
古诗注解
桧树:
一种常绿乔木,木质坚硬,寿命长。
轮囷:
形容树木枝干盘曲的样子。
青麈尾:
麈尾,即拂尘,古代一种器物。青麈尾形容桧树茂密盘曲的枝叶。
黑龙鳞:
比喻桧树老皮张裂的形态,如同黑龙的鳞片。
寒色:
指树木清寒的色调。
琴兴:
弹琴的雅兴。
秋声:
秋天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
展开
讲解
本诗讲解可围绕以下要点展开:首先,明确这是一首咏物诗,核心手法是托物言志。讲解时可逐联分析:首联从时间和整体形态上勾勒桧树的古老与不凡。颔联用工笔细描其局部特征,比喻生动传神。颈联转入对其内在品格的揭示,“寒色”与“琴兴”相连,体现清雅;“不放秋声染俗尘”则彰显其孤高绝俗。尾联是情感的爆发点,由物及人,将桧树的“苍翠”与诗人的“等待”紧密联系,抒发了年华老去、抱负难展的悲凉之情。全诗结构严谨,由形到神,最终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是晚唐咏物诗中的佳作。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桧树形态、习性的精细刻画,赋予了桧树高洁、孤傲的人格象征。首联总写桧树历经风雨的古老姿态。颔联以“青麈尾”、“黑龙鳞”为喻,具体描绘其枝叶与树皮,形象奇特而富有气势。颈联转而写其精神品格,“唯堆寒色”、“不放秋声”凸显其不与俗世同流的高洁情操。尾联是诗眼的升华,由树及人,发出“岁月如波事如梦,竟留苍翠待何人”的慨叹,将物我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知音难觅的深沉感伤,意境苍凉而余韵悠长。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年份不详。诗人秦韬玉生活在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他虽有才华,但仕途并不得意。诗中借咏桧树之古老苍翠、超然脱俗,寄寓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岁月流逝、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桧树作为一种长寿且坚贞的树木,成为诗人托物言志的理想对象。
展开
作者信息
秦韬玉 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
古诗数量:
39
名句数量:
121
作者其他古诗
1
燕子
1.1万阅读
2
亭台
1万阅读
3
问古
1万阅读
4
钓翁
1万阅读
5
贫女
1万阅读
6
采茶歌
1万阅读
7
咏手
1万阅读
8
题刑部李郎中山亭
1万阅读
9
寄李处士
1万阅读
10
贵公子行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