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楹累栋架崔嵬,院宇生烟次第开。
为向西窗添月色,岂辞南海取花栽。
意将画地成幽沼,势拟驱山近小台。
清境渐深官转重,春时长是别人来。
雕花的楹柱与层叠的屋梁搭建起高耸的楼台,庭院中的屋宇在烟雾缭绕中依次显现。 为了在西窗边增添月色,不惜远赴南海移栽花木。 心中想要画出一片幽静的池塘,又仿佛要将山势驱赶至小台旁。 清幽的景致渐深,官职责任却愈发沉重,春日里常是他人来此赏玩。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一是空间描写的层次性,从建筑本体(楹栋)到环境(院宇、月色),再到虚拟景观(幽沼、驱山),形成立体画面;二是“为向”“岂辞”“意将”“势拟”等连词的运用,使造园过程具有叙事性;三是尾联的转折,将前六句的铺陈突然收束为身不由己的感慨,体现唐诗“起承转合”的典型结构。教学中可结合唐代壁画中的建筑形象,帮助学生理解“雕楹累栋”的具体形态。
全诗以工笔描绘亭台楼阁的华美与园林布局的匠心,前四句通过“雕楹”“南海取花”等细节,突出主人对雅致生活的极致追求。后四句笔锋微转,“势拟驱山”以夸张手法表现造园者的气魄,而尾联“春时长是别人来”则暗含身居官场、不得闲适的无奈。诗中“清境”与“官重”的对比,含蓄表达了士人阶层在仕隐之间的矛盾心理。
此诗为唐代诗人秦韬玉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诗中描绘了一座精心营造的亭台园林,展现了唐代士大夫对园林艺术的追求和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作者对仕宦生涯的复杂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