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杀贵妃,春来花无意。
此地纵千年,土香犹破鼻。
宠既出常理,辱岂同常死。
一等异于众,倾覆皆如此。
自从贵妃被赐死之后,春天的花朵也失去了生机;
即便千年过去,此处土地仍散发出刺鼻的香气;
得宠本就违背常理,受辱而死怎会与常人相同?
一旦与众不同,最终的倾覆命运却如出一辙。
诗体特征:七言绝句的变体运用
历史典故:马嵬驿兵变事件
意象体系:自然物象与历史记忆的融合
修辞手法:对比反问与双关隐喻
思想主题:权力异化与历史宿命论
首句"杀贵妃"直指政治暴力,"花无意"以自然反常暗喻人性创伤。次句时空穿越手法展现历史记忆的永恒性,"土香"既实指杨妃遗香,又象征权力腐败的持久危害。后两句突破传统咏史诗的叙事框架,上升到哲学思辨:当个体突破常规获得极端权力时,必将面临非常态的毁灭结局,这正是对晚唐政治生态的深刻批判。
全诗以"花无意"开篇奠定哀婉基调,用"土香破鼻"构建超时空意象。后两句以哲理式反问,揭示权力异化的必然结局。通过"常理/常死"与"异众/倾覆"的辩证,展现诗人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将个人悲剧升华为王朝兴衰的普遍规律。
本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安史之乱后百年。作者途经马嵬坡时,目睹杨贵妃之墓与玄宗逃亡遗迹,结合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现实,借历史事件讽喻时政。通过杨贵妃悲剧,揭示权力畸形带来的双重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