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兄望鹤信,山弟听乌占。
养药同开鼎,休棋各枕奁。
相逢九江底,共到五峰尖。
愿许为三友,羞将白发撏。
山中兄长期盼鹤鸟传来的消息,山中弟弟聆听乌鸦的占卜之声。 一同炼制丹药共开鼎炉,休息时各自在棋奁旁下棋休憩。 在九江之底偶然相逢,携手共登五峰之巅。 愿与你们结为三友,羞于拔下白发感叹年华老去。
此诗需注意三个层次: 1. 隐逸主题:通过炼丹、占卜等细节,展现唐代隐士特有的修道生活 2. 情感脉络:从共同活动的欢愉(开鼎、登峰)到结友的恳切,最后以白发之叹收束,体现乐中有忧的复杂心境 3. 艺术特色:颔联“养药”对“休棋”、“开鼎”对“枕奁”,工整中见生活情趣;尾联“愿许”与“羞将”的转折,凸显诗人矛盾心理 诗中“羞将白发撏”尤为精妙,既含老之将至的伤感,又暗藏不甘——拔白发实为抗拒衰老之举,与前面求仙炼丹的行为形成呼应。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隐逸图景:首联用“鹤信”“乌占”的意象组合,展现山人生活的神秘色彩;颔联“开鼎”“枕奁”的工对,将炼丹对弈的日常写得极具画面感;颈联“九江”“五峰”的空间跳跃,暗喻精神境界的升华;尾联直抒胸臆,“三友”之愿显其真挚,“白发”之叹又平添人世苍凉。李洞诗风奇峭,此作却显清雅,在晚唐山林诗中别具一格。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李洞作为苦吟诗人,长期隐居山林。诗中“王凤二山人”应为同期隐士,二人精通占卜炼丹之术。唐朝道教盛行,文人隐居修道之风颇盛,诗人通过描绘与隐士同炼丹药、共游山水的生活,表达对超脱尘世的向往,结句“羞将白发撏”则流露出对年华老去的淡淡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