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送张乔下第归宣州
送张乔下第归宣州
李洞 〔唐朝〕
诗道世难通,归宁楚浪中。
早程残岳月,夜泊隔淮钟。
一镜随双鬓,全家老半峰。
无成来往过,折尽谢亭松。
古诗译文
诗歌之道在世间难以通达,你归乡的路途在楚地的波涛中。
清晨赶路时残月还挂在岳山,夜晚停泊时隔着淮河听到钟声。
一面镜子映照着渐白的双鬓,全家人在半山腰渐渐老去。
功名未成,往来奔波,折尽了谢亭旁的松枝。
展开
知识点
1. 李洞:唐代诗人,字才江,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工诗,与张乔、郑谷等交游。 2. 张乔:唐代诗人,池州(今安徽池州)人,屡试不第,后归隐。 3. 谢亭:即谢公亭,古时送别之地,典出南朝谢灵运。 4. 科举制度:唐代以诗赋取士,科举落第是文人常见的失意经历。 5. 楚地与淮河:诗中“楚浪”“淮钟”点明张乔归乡路线,楚指湖南湖北一带,淮河为古代重要地理分界线。
展开
古诗注解
诗道世难通
:指诗歌的创作和追求在世俗中难以被理解和认可。
归宁楚浪中
:归宁,指归乡;楚浪,楚地的江水波涛,暗喻归途艰辛。
早程残岳月
:清晨赶路时,岳山上的残月还未落下。
夜泊隔淮钟
:夜晚停泊在淮河边,听到对岸传来的钟声。
一镜随双鬓
:镜子中映照出逐渐斑白的双鬓,暗示岁月流逝。
全家老半峰
:全家人在半山腰生活,渐渐老去,表现生活的艰辛。
无成来往过
:功名未成,四处奔波。
折尽谢亭松
:谢亭,古时送别之地;松枝象征离别与坚韧,此处暗喻离别之苦。
展开
讲解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时空的交错转换(早程-夜泊)、镜中鬓白与全家衰老的对比,层层递进地表现了友人的落魄与诗人的感慨。艺术上,诗人善用意象:残月、钟声、镜子、松枝等,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结构上,前两联写景叙事,后两联抒情议论,符合律诗起承转合的特点。语言上,“折尽”二字尤为精妙,既写离别时折枝相赠的习俗,又暗喻人生挫折,一语双关。全诗展现了唐代下层文人的生存状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友人张乔落第归乡的凄凉情景。首联“诗道世难通”直接点出世道对文人追求的阻碍,奠定了全诗的悲凉基调。颔联和颈联通过“残岳月”“隔淮钟”“双鬓白”“半峰老”等意象,刻画了旅途的孤寂和岁月的无情。尾联“折尽谢亭松”以松枝为喻,既写离别之苦,又暗含对友人坚韧品格的赞许。全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科举士人的普遍困境。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诗人李洞送别友人张乔所作。张乔科举落第,失意归乡,李洞以诗相赠,表达对友人怀才不遇的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世道艰难、功名难求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旅途艰辛和岁月流逝,展现了唐代士人在科举制度下的无奈与悲凉。
展开
作者信息
李洞,字才江,京兆人。苦吟作诗,诗风奇峭。
古诗数量:
186
名句数量:
679
作者其他古诗
1
古柏
1万阅读
2
赠庞炼师
1万阅读
3
赠唐山人
1万阅读
4
绣岭宫词
1万阅读
5
宿凤翔天柱寺穷易玄上人房
1万阅读
6
维摩畅林居
1万阅读
7
送云卿上人游安南
1万阅读
8
中秋月
1万阅读
9
鄠郊山舍题赵处士林亭
1万阅读
10
河阳道中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