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沟临岸行,远岫见云生。
松下度三伏,磬中销五更。
雨淋经阁白,日闪剃刀明。
海畔终须去,烧灯老国清。
沿着御沟岸边漫步,远山间云雾升腾。 松树下度过三伏酷暑,磬声中消磨五更长夜。 雨水淋湿经阁显得素白,阳光映照剃刀闪烁寒光。 终须离开这海滨之地,燃灯老去在国清寺中。
这首诗展现了典型的禅诗特色:前两句写景过渡,中四句通过具体物象(松、磬、经阁、剃刀)表现修行生活,最后以哲理思考作结。"烧灯老国清"既实指佛前长明灯,又隐喻佛法智慧长明。诗中"度"与"销"二字精妙,既写时间流逝,又暗含超脱之意。全诗语言简净,意境清远,体现了晚唐诗歌向"清空"风格的转变。
全诗以"御沟"起笔,由尘世渐入空门。中间两联工整对仗,"松下"与"磬中"、"雨淋"与"日闪"形成时空交织的意境。尾联"海畔终须去"暗示人生归宿,充满禅机。诗人通过视觉(云生、白、明)、听觉(磬声)、触觉(雨淋)等多重感官描写,营造出空灵超脱的佛门境界。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诗人李洞拜访僧人颜上人时所作。当时社会动荡,许多文人选择隐居或出家。诗中通过描写寺院清修生活,反映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佛门清净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