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春日隐居官舍感怀
春日隐居官舍感怀
李洞 〔唐朝〕
风吹烧烬杂汀沙,还似青溪旧寄家。
入户竹生床下叶,隔窗莲谢镜中花。
苔房毳客论三学,雪岭巢禽看两衙。
销得人间无限事,江亭月白诵南华。
写雪
写风
写花
写人
古诗译文
风吹过燃烧后的灰烬,夹杂着沙粒,仿佛又回到了曾经寄居的青溪旧居。
竹叶从门缝钻入床下生长,隔着窗户,莲花凋谢如同镜中虚幻的花朵。
苔藓覆盖的房舍里,僧人讨论着佛家三学;雪岭上的巢中禽鸟,观看着官衙的两次升堂。
消解了人间无数烦忧,在江边的亭子里,月光皎洁,诵读着《南华经》。
展开
知识点
1. 李洞:晚唐诗人,生卒年不详,与贾岛齐名,诗风清苦奇僻。 2. 三学:佛教术语,包括戒学(持戒)、定学(禅定)、慧学(智慧)。 3. 两衙:唐代官制,每日早晚两次升堂处理公务的制度。 4. 《南华经》:即《庄子》,因唐玄宗封庄子为南华真人而得名。 5. 隐逸诗:唐代盛行的一种诗歌题材,表现诗人远离尘世、追求隐逸生活的情怀。
展开
古诗注解
烧烬
:燃烧后的灰烬,暗喻战乱或世事变迁后的残破景象。
青溪
:诗中指诗人曾经隐居的地方,可能位于南京附近。
三学
:佛家术语,指戒、定、慧三学。
两衙
:古代官署每日早晚两次升堂理事,此处借指官场生活。
南华
:即《南华经》,庄子著作,道家经典之一。
展开
讲解
这首诗通过隐居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前两联写景,以"烧烬"暗示乱世背景,以"竹生床下"等意象表现隐居的清幽。后两联转入抒情,"论三学"表现对佛理的追求,"看两衙"暗含对官场的疏离。尾联"诵南华"是诗眼,表明诗人通过道家思想来超脱尘世烦忧。全诗运用对比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活动交织,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晚唐诗歌由盛唐的雄浑转向内敛深沉的特点。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隐居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首联以"风吹烧烬"起兴,暗示了时代的动荡;颔联"竹生床下"、"莲谢镜中"的意象新颖独特,表现了隐居生活的清幽与虚幻;颈联将僧人论道与禽鸟观衙并置,形成鲜明对比;尾联"诵南华"点明主旨,展现了诗人通过道家思想寻求精神解脱的追求。全诗语言清丽,意境深远,体现了晚唐隐逸诗的特点。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李洞作为晚唐诗人,经历了战乱与政治黑暗时期,选择隐居生活。诗中通过对隐居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清净无为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晚唐士人在乱世中寻求精神解脱的心态。
展开
作者信息
李洞,字才江,京兆人。苦吟作诗,诗风奇峭。
古诗数量:
186
名句数量:
679
作者其他古诗
1
古柏
1万阅读
2
赠庞炼师
1万阅读
3
赠唐山人
1万阅读
4
绣岭宫词
1万阅读
5
宿凤翔天柱寺穷易玄上人房
1万阅读
6
维摩畅林居
1万阅读
7
送云卿上人游安南
1万阅读
8
中秋月
1万阅读
9
鄠郊山舍题赵处士林亭
1万阅读
10
河阳道中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