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宫接县判云泉,袍色虽青骨且仙。
鄠杜忆过梨栗墅,潇湘曾棹雪霜天。
华山僧别留茶鼎,渭水人来锁钓船。
东送西迎终几考,新诗觅得两三联。
行宫与县衙相接,云雾缭绕泉水潺潺, 你虽身着青色官袍,却有着仙风道骨。 曾在鄠杜的梨栗别墅中回忆过往, 也曾在潇湘的雪霜天里泛舟江上。 华山的僧人离别时留下茶鼎, 渭水来人将钓船锁在岸边。 东送西迎的官场生涯终有几番考核, 如今只觅得两三联新诗相伴。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空间转换的艺术,从行宫县衙到鄠杜潇湘,再到华山渭水,最后回到现实官场,形成开阔的意境;其次是意象的精心选择,青袍、梨栗、雪霜、茶鼎、钓船等意象既写实又象征,共同构建出超脱尘世的意境;最后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官场与隐逸、奔波与闲适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了主题。理解此诗需注意唐代文人的双重心态:一方面追求功名,另一方面又向往隐逸,这种矛盾心理在晚唐尤为明显。
本诗以行宫、县衙开篇,营造出云雾缭绕的仙境氛围,突出沈少府虽为官员却气质超凡的形象。中间两联通过鄠杜、潇湘、华山、渭水四个地点的回忆,展现沈少府丰富的游历和闲适生活,形成强烈的画面感。尾联笔锋一转,点出官场生涯的奔波劳碌,最终以"新诗觅得两三联"作结,既是对友人才情的赞美,也暗含对诗歌超脱功名价值的肯定。全诗语言清丽,意境悠远,体现了李洞诗歌"清奇雅正"的特点。
此诗为唐代诗人李洞赠予友人昭应县少府沈某之作。唐代中后期,文人雅士常通过诗歌表达对友人仕途生涯的感慨与羡慕。诗中通过描绘沈少府的仙风道骨和闲适生活,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官场生涯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