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寂寞客屯邅,愁绝终南满案前。
乞取中庭藤五尺,为君高劚扣青天。
主人孤独寂寞,客人困顿不前,终南山的愁绪堆满案头。 愿取庭院中五尺长的藤蔓,替您高高斩断,直叩青天。
全诗采用“起承转合”结构:首句写主客双困(起),次句深化愁绪(承),第三句突发奇想(转),末句以动作收束(合)。“满案前”将抽象愁思具象化,“扣青天”则化用“叩阍”典故,暗含向天诉冤之意。诗人通过空间对比(案前/青天)和力度反差(藤柔/劚天),形成强烈的艺术冲击。
诗以简练的意象传递深沉情感:前两句通过“寂寞”“愁绝”直抒胸臆,后两句以“藤五尺”“扣青天”的夸张想象,展现冲破桎梏的豪情。藤蔓本柔弱,却成为“高劚”的工具,暗喻诗人以微力搏击命运的悲壮,语言凝练而张力十足。
此诗为唐代诗人李洞任职长安县厅时所作,反映其仕途困顿、壮志难酬的苦闷。唐代中后期官场竞争激烈,地方官吏常感压抑,诗中“寂寞”“愁绝”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而“扣青天”则隐含对突破现实束缚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