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津亭
津亭
胡宿 〔唐朝〕
津亭欲阕戒棠舟,五两风来不暂留。
西北浮云连魏阙,东南初日满秦楼。
层城渺渺人伤别,芳草萋萋客倦游。
平乐旧欢收不得,更凭飞梦到瀛洲。
写风
写人
写草
伤别
写云
古诗译文
渡口驿亭将闭我整装待发,测风仪转动风向催人不停留。西北方浮云连接着京城宫阙,东南面朝阳已映满青楼。重重城阙渐远离别添愁绪,萋萋芳草连绵倦客厌远游。平乐馆旧日欢愉再难追寻,唯愿化飞梦抵达仙境瀛洲。
展开
知识点
1. 测风文化:五两是唐代重要航海仪器,《淮南子》记载"綄(五两)动知风" 2. 反对技法:律诗对仗句中意义相反却又相成的修辞方式 3. 瀛洲意象:源自《史记》东海三仙山传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亦用此典 4. 平乐典故:汉代宫观名,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首开文学意象 5. 津亭功能:唐代驿亭兼具交通中转、公文传递、旅人食宿等复合功能
展开
古诗注解
津亭
:渡口驿亭
阕
:终了,此指驿亭关闭
戒棠舟
:整理行装准备乘船
五两
:古代测风器,用鸡毛制成
魏阙
:代指朝廷,引申为京城
秦楼
:歌馆妓院,借指繁华场所
层城
:高城,指京师
平乐
:汉代宫观名,此喻往昔欢宴
瀛洲
:海上仙山,喻理想之境
展开
讲解
本诗展现典型唐代羁旅诗三层结构:物理空间上,通过津亭-魏阙-秦楼-层城-瀛洲的地点转换,构建东西横跨数千里的移动轨迹;情感空间上,"伤别-倦游-难收-飞梦"形成逐层递进的心理曲线;时空交汇处,"西北浮云"既写实景又隐喻仕途阴云,"东南初日"既状晨光又暗含渺茫希望。尾联"平乐旧欢"的宫廷意象突然转为"飞梦"的游仙想象,反映中晚唐文人特有的矛盾心态:既怀济世之志,又生遁世之念。胡宿以精密的地理坐标(西北/东南)构建物理世界,再用超现实的梦境消解现实困境,形成独特的艺术张力。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时空转换构建双重意境:首联实写黎明离渡口的紧迫场景,测风仪"五两"这一特殊意象生动展现唐代航海技术;颔联以"浮云连魏阙"与"初日满秦楼"的空间对比,暗含对功名与享乐的辩证思考;颈联"渺渺""萋萋"叠词强化漂泊感,形成工整的反对(层城壮阔对应人伤别,芳草繁茂反衬客倦游);尾联突发奇想,将现实的苦闷升华为超逸的游仙梦境。全诗由"戒舟"起至"飞梦"结,完成从现实世界到精神世界的完美跳跃。
展开
创作背景
创作于晚唐时期,胡宿可能外放任职或贬谪途中。当时藩镇割据、科举失利现象普遍,诗中"伤别""倦游"折射文人对仕途的厌倦。末句"飞梦到瀛洲"体现唐代盛行的求仙思想,反映诗人对现实的逃避心理。
展开
作者信息
胡宿(九九五~一○六七),字武平,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历官扬子尉、通判宣州、知湖州、两浙转运使、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以尚书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杭州。四年,除太子少师致仕,命未至已病逝,年七十三(《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四《胡公墓志铭》)。他在北宋仁宗、英宗两朝为官,位居枢密副使,以居安思危、宽厚待人、正直立朝著称,死后谥文恭。
古诗数量:
44
名句数量:
106
作者其他古诗
1
淮南王
1万阅读
2
次韵徐爽见寄
1万阅读
3
忆荐福寺牡丹
1万阅读
4
赵宗道归辇下
1万阅读
5
寄昭潭王中立
1万阅读
6
冲虚观
1万阅读
7
田舍
1万阅读
8
次韵和朱况雨中之什
1万阅读
9
侯家
1万阅读
10
淮南发运赵邢州被诏归阙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